產經

亞洲經濟臨抉擇 別作美霸嫁衣裳

美國拜登政府高舉重返亞洲戰略之際,中國則繼續積極推動區內經貿合作,繼去年11月簽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後,上月「深入敵陣」正式提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及進步協定》(CPTPP),實行以互惠共贏取分。兩強大打「亞洲牌」,令身處夾縫,備受疫情反覆和全球供應鏈問題等衝擊的亞洲經濟體,面臨回應美國陣營的號召加入堵華行列,抑或與作為區內主要經貿合作夥伴的中國加強合作振興經濟的抉擇?明顯地,疫後的亞洲是全球重心,也是中美角力場!
今夏美國多位政府高層出訪亞洲多地,推動圍堵中國戰略,惟除日本外,大部分經濟體都保持審慎,皆因「靜觀其變」最符合自身利益。至於中國,繼簽訂RCEP後,又提出申請加入CPTPP,正正顯示要更積極參與區內經貿事務,趟開合作大門。
次季以來亞洲疫情反覆,再加上中國和印度正面對能源危機,以及全球供應鏈問題,打亂了亞洲復甦步伐。按道理,如今亞洲諸國不能再自掃門前雪,應思考如何加強與區域「龍頭」中國在經貿上的合作,以共同推動疫後復甦。
事實上,一場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變化。「新經濟」神速發展,讓亞洲各國的競爭差距擴闊;在資產泡沫下,社會貧富懸殊加劇,各國都面對複雜難解的經濟問題。此刻中國經濟發展遇阻,誠然為亞洲經濟復甦帶來新風險,一旦中國將供應短缺造成的成本上升向外轉嫁,區內乃至全球的通脹必然巨變,「滯脹」危機非危言聳聽,問題在於這張玉石俱焚的牌會否打出!故此刻亞洲最樂見的,自然是區域和平穩定,經貿恢復秩序,從這角度看,中國的角色不可或缺。
反看歐美,這些年經濟低增長、債務不斷上升,一場疫情令困局變得更難解,只能覬覦亞洲經濟增長快,在發展新經濟上相對靈活並具人口結構等優勢,冀撈點油水,但又不想中國因此強大,十足十魚與熊掌皆想兼得。
過去全球化下,歐美與亞太新興市場周期互補不足,世界經濟得以持續成長,可如今中國看穿了美國欲苟延殘喘的把戲,必然與美爭鋒,目前世界正過渡至區域化,意味行之有效的互補與協調機制無法再充分發揮作用,央行的超級量寬又已走到盡頭,亞洲各經濟體得弄清大局,是寧做命運的主人,主動透過加強區內經貿合作,共同建設疫後新周期,還是甘願替美霸作嫁衣裳,甚或變成兩強鬥爭下的炮灰,實該不難衡量!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