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經濟整改有序 去內患化危為機

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放緩,主要是受洪水、行業監管改革、房地產企業債務問題及能源危機等一連串因素所影響。時值全球貨幣政策正處於由寬趨緊的轉折期,內地當局有序放慢經濟步速,加強行業監管、化解債務危機,發揮市場機制,有效去除隱患風險,實乃着眼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明智之舉,反有利捕捉疫後全球經濟復甦新周期的發展機遇。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內地經濟發展對全球供應鏈及經濟景氣的影響舉足輕重,故自必備受市場關注,結果剛公布的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幅僅4.9%,遜市場預期。客觀上,影響第三季經濟表現的洪災因素已消除,且末季以來疫情受控,惟考慮到進入冬季,電荒情況備受考驗,且內房企業債務危機持續發酵,故末季經濟料將持續放緩態勢。
其實,經濟體發展總有周期性,就如潮水般漲退有時。自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央行積極放水及維持超低息,激化資產泡沫。對於各國政府而言,如何確保貨幣政策正常化下,維持經濟復甦,避免戳破資產泡沫,實乃頭號棘手問題。
中國早於去年第四季叫停螞蟻集團中港兩地上市計劃,其實已開始着手為經濟降溫,包括持續加強行業監管,推行反壟斷,打擊資本市場無序擴張等問題;及後中國恒大爆發債務危機,對金融體系穩定性構成威脅,亦影響到整個樓市的氣氛和房地產相關固定投資的增速,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內地樓市過熱、經濟槓桿增長過快,以及家庭債務負擔過重等問題,正是由於過去市場機制發展不足所造成,必得正視,而最好的化解危機辦法,就是尊重市場機制,讓市場自行調整去發揮作用。比如企業經營不善,破產收場,就要淘汰出局。雖然短期經濟增長會放緩,但政策上可透過精準投放資源,推出補助和建設為經濟兜底,這才能體現一國的治理能力。反正,如今西方經濟體仍在放水支撐經濟復甦,為全球經貿需求給力;而利率又持續低企,有利拆解「債彈」,內地經濟這番整改升級,如今不做,應待何時?
說到底,短暫的經濟增長放緩並不足懼,更重要的是適時把握機會應對經濟失調和風險隱患。尤其如今身處中美爭霸的大棋局,本來美國在技術和金融上擁有競爭優勢,只是適逢一場疫情,打亂美國經濟步速,聯儲局的「無限量寬」正處覆水難收境地。此刻內地不是要與美國鬥一時三刻的經濟增長,而是要設法把握時機化解「無限量寬」所惹的禍,以免他日全球金融危機掩至,被美國行使金融霸權收割。
近年,類似華融與海航等企業事件,正是按市場機制有序執行債務重整,相信這次化解恒大危機之途亦不會有例外。眼前的事實說明,內地經濟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並凸顯在完善法規下,市場機制行之有效,這是吸引外資更大程度參與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改革的關鍵一步,亦為內地經濟迎接下一個上升周期奠下良好基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