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電費改革 恐推高物價

內地今次允許上浮電價,完善市場化機制改革。 內地今次允許上浮電價,完善市場化機制改革。
內地今次允許上浮電價,完善市場化機制改革。
發改委准上下浮動兩成 大行估PPI今季飆11%
為解決電荒問題,國家發改委昨日正式宣布電價市場化改革方案,明確把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動範圍擴大,改為上下浮動空間均不超過20%,惟高耗能企業就例外,電費加幅不設上限。今次改革在於劍指能耗高的企業,故當局強調對物價影響有限。惟野村卻出手上調今年第四季內地消費及生產物價指標,分析憂慮能源危機恐迫使金屬冶煉企業減產,威脅影響到經濟復甦步伐的工業活動。
涉4重點 周五推新措施
據國務院上周決議,發改委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亦出爐,包括4項重大內容,除電費調整的範圍擴大外,更推動燃煤發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並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強調保持居民、農業、公益事業用電價格穩定,新措施自本周五起實施。
建「能跌能漲」市場機制
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昨指,今次改革核心是建立「能跌能漲」的市場化電價機制。隨着「基本電價」和「浮動調整」市場化電價機制於2019年實施,去年逾70%燃煤發電量通過市場交易形成上網電價,新一輪改革將明確推動其餘30%燃煤發電量進入電力市場。
用電方面,萬氏續指,目前約44%的工商業用電量已進入電力市場,改革提出尚未進入市場的工商業用戶中,用電量達10千伏及以上的,都要參與由市場決定電價的交易機制,其他工商業用戶也要盡快進入,屆時目錄銷售電價只保留居民、農業類。
內媒引述學者分析指,今次電價改革意義重大,允許上浮電價,改變市場對電費「只減不加」的預期。發改委昨亦強調,新政可讓用電多、能耗高的企業多付費;更充分傳導發電成本上升壓力,抑制不合理的電力消費、改善電力供求。同時,相信措施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沒有直接影響,若市場交易電價上調,一定程度推高企業特別是上游生產企業用電成本,對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有推升作用,惟總體對物價影響有限。
然而,野村報告指,電價上漲對CPI的初步影響,雖料小於0.4個百分點,但隨着價格壓力逐漸從工業和商業端擴散,這波升勢或使非農企業的電價漲約10%,最終對CPI影響將涉約0.4個百分點。該行把今年第四季起連續4個季度的內地CPI按年升幅預測,由1.5%、1.6%、2%及2.2%調升到1.6%、1.8%、2.3%及2.6%。PPI增長預測方面,今年第四季及明年首季亦分別調升到11.8%及8.9%。
滙豐料電力股盈利改善
內地電費面臨漲價,恐導致金屬產量下降。供電壓力日益加劇下,不少金屬生產商已降低部分金屬產量。有外媒引用調查顯示,電力短缺限制了銅、鋁和鋅等金屬產量,9月上述金屬產量驟降,從而推高價格。全球天然氣、石油和化肥等能源價格瘋漲,萬物齊漲陰霾正蔓延。
不過,滙豐研究預期,內地電廠明年盈利前景將大幅改善,特別是電力短缺問題已改變社會心態,對放寬電價限制持更開放態度。該行看好華潤電力(00836)與中國電力(02380)。
內地電價改革大行有何睇法?內地電價改革大行有何睇法?
內地電價改革大行有何睇法?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