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限電 : 能源政策失衡惹禍
煤產長期緊張 快速減碳添壓 價格改革遇阻
全球供應鏈問題惡化,踏入第四季,資源供需錯配問題凸顯,全球更醞釀一場大型能源危機!其中,中國各省近日祭出限電令,不止工廠生產受阻,居民生活亦大感不便。分析認為,限電除了影響製造業之外,亦會抑壓消費活動,加上近日內房債務危機發酵,供應鏈緊張問題又未見緩解,勢將加劇內地經濟的短期壓力。
經濟師憂製造業續遜色
瑞聯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師Carlos Casanova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內地9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9.6,已重陷收縮區間,為去年疫情以來首次,主因是電力供應不足而導致的限產措施。如無意外,接下來數月的製造業數據會繼續令人失望。
Casanova認為「供求失衡」是限電潮出現的主因。他解釋,過去多年來,每逢冬季前後,內地都會出現大小規模不一的限電潮,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底發生。他指,供應鏈受衝擊、煤炭供應緊張、動力煤(發電用煤)價格高漲令發電廠無法正常營運、停止入口澳洲煤等多項因素疊加下,導致了停電危機。
事實上,資料顯示,8月中旬內地動力煤現貨價才在每公噸760元人民幣水平,昨日卻飆至高見1,975元人民幣的歷史新高,累升逾1.5倍。
他形容,今次限電只能算是「小危機」(Mini-Crisis),不會產生長遠效應,影響力也不及中國恒大(03333)債務危機。他預期明年第二季內地經濟活動有望正常化,故維持2022年內地經濟增長5%的目標不變。至於要如何解決缺電危機,則要從問題源頭─供求層面着手,例如放寬煤礦生產限額,以及實施電力定價改革,讓電價合理上漲。
通脹有顧慮 難倣效歐洲
不過,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內地面臨太多結構性改變,尤其是內地要快速控制碳排放,電價補貼政策亦受到煤價影響,增添執行難度,對內地而言會是相當大挑戰,最終亦會反映在經濟增長上。
她稱,最大問題是內地實行電價補貼政策,以致需求端未能反映真實情況,供需兩端差距愈發擴大。惟如果倣效同樣進行能源轉型的歐洲,以市場需求提價,則會造成通脹問題。
該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在中澳之間的地緣政治摩擦下,相信內地對進口澳洲煤的禁令仍會持續;另一主要煤炭來源國印尼近日亦已限制當地30家煤企出口,以保障本土供應。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分析,內地城鎮化持續及製造業佔GDP比重仍高達30%,導致用電長期求過於供,而一向依賴使用煤電亦是致命傷,皆因在「去產能」及禁進口澳洲煤炭下,影響了煤電供應。
他又建議內地宜及早建立「煤儲備」,並着手向全國所有省份的工商用電加電費,一改由國家統一電費的傳統,才能解決問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