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深港經濟謀共融 樓價重塑平衡點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隨着「一小時交通圈」逐步實現,有助打通土地脈絡,盤活商貿。上季深圳甲級商廈淨吸納量破頂,同期香港甲廈卻連續8季錄得負吸納量,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深圳商業戰略定位清晰,已成為全國資金與人才所向的「聚寶地」,伴隨深港兩地交通等配套日趨完善,企業營商辦公選點亦增多,這股力量將促使兩地資產價格重塑平衡點。香港宜把握時間做好產業及地區發展規劃,優化配套,提升競爭力,增加土地附加值,始有望化解資產價格調整的壓力。
近10年深圳在強勢規劃和管理之下,經濟快速發展,創新科技產業鏈日趨完善,競爭力直逼香港。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已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深圳和香港都是「領頭羊」。隨着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已落成,兩地交通日趨便利,通關口岸增加,過關時間大大縮減,無論是民生抑或企業營商,地域上的限制都在減少,選擇變相增多。
雖然深圳部分商廈及住宅價錢比得上香港部分黃金地區,惟整個深圳平均價格與香港仍有一定差距,於兩地經濟在國策主導下進一步融合,到底未來是深圳樓價升,從而拉近與港樓的距離;抑或深圳樓價無大變化,而港樓出現調整?縱使大家沒有水晶球,但兩地資產價格差距逐步收窄的大勢已不可逆轉。
事實上,去年深港兩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合計已超過瑞士,可見發展程度達國際級,融合有望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益,亦有助香港徹底解決過去受產業結構單調、土地資源規劃不足和執行低效限制經濟發展的問題,以重新建立平衡的經濟結構,妥善配置土地資源,應付未來人口增長和產業發展的需要。
雖則說深港差距拉近,變相就是香港的競爭者,惟有競爭才有進步,最重要是香港須摒棄夜郎自大,自以為是,坐食老本的想法,尤其港府凡事「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的管治作風實在不行。港人宜認清世界大局與國家發展,主動配合國策籌劃未來,爭取在區內戰略發展擔當一定角色,那地區競爭可化成進步的原動力,短期的資產調整亦自可成為未來新升浪的起點。
百年香江,小小漁村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靠的就是不斷求變。身為大灣區戰略部署的龍頭,若深港加強合作,清楚分工,取長補短,為企業和人才提供清晰的發展藍圖,將有助盤活區內資金和人力資源流動,改善民生之餘,更可為國家「雙循環」戰略給力,抗衡美國圍堵。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