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疫下5趨勢 反轉環球產業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模式都出現了轉變。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模式都出現了轉變。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模式都出現了轉變。
雖然變種病毒尚未完全受控,但隨着疫苗推出,感染人數及死亡率均有下降迹象。疫情期間流行的行業和趨勢,如外賣速遞、網購風潮,在疫情過後又能否持續下去,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商務旅遊開支難復舊觀
從去年疫情爆發開始,帶動在家工作的流行,更帶來創新的通訊工具,令商務旅行或成為歷史。
3年後料降至9.6萬億
根據全球商務旅行協會預測,到2024年,企業出差加旅行支出或由2019年疫情前的高峰1.43萬億美元,跌至1.24萬億美元(約9.6萬億港元)。
有外媒對美國、歐洲及亞洲45間大型企業進行調查,超過80%企業計劃疫後減少出差開支。多數削減差旅預算的受訪者估計,將減少20至40%,其中約三分之二計劃同時削減內部和外部面對面會議開支,主因網絡軟件易用,既可節省成本,亦可減少碳排放。
不同企業、銀行、諮詢公司甚至政府部門,於疫情期間削減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差旅預算,而其所受到的影響卻有限,將令其難以回到過去。
畢馬威全球旅遊與休閒主管Will Hawkley稱,「商務旅行永遠不會回到2019年的水平。企業會考慮它們的利潤、環保承諾,以及員工對靈活辦公方式的要求,並思考為甚麼要重拾以前的做法?」
商務旅遊模式轉變,將進一步衝擊本已在疫情中受創的航空及酒店業。摩根士丹利研究顯示,到2022年,隨着27%差旅被網絡會議取代,約三分之二來自商旅客戶的酒店業收入將最多跌18%。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指,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在2020年累計虧損1,260億美元,最新預測今年勢將再虧蝕518億美元。疫情推翻數十年來的旅行熱潮,令航空公司嚴重虧損且債務纍纍。
外賣業熱爆 內地規模巨
疫情下大家足不出戶,「懶人經濟」發展迅速,導致全球外賣市場的需求飆升。根據中國飯店協會與阿里新服務研究中心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網上外賣市場去年規模為6,646.2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5%,佔整體餐飲行業比重提升至16.8%,用戶規模按年增長7.8%至4.56億人。
據外媒統計,在新冠肺炎爆發前的2019年,以中國的網上外賣市場佔整體62%最多,相當於310億美元(約2,418億港元),疫情進一步讓外賣服務加速滲透至中低線城市。
美團送餐交易量增58%
即使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響有所減少,但內地餐飲外送的使用率不減反增,以餐飲外送平台「一哥」美團(03690)為例,今年第二季餐飲外賣交易筆數按年升58.9%至35.41億宗,餐飲外賣交易金額按年升59.5%至1,736.03億元人民幣。
美國消費者的外賣消費頻率和普及程度都不及中國,據LEK Consulting預測,2019年美國外賣市場的價值為530億美元(約4,134億港元),料到2023年將增至約880億美元(約6,864億港元)。
受惠網購風潮 電商坐大
抗疫期間,大家因擔心受感染,加上社會實施嚴謹的社交距離措施,所以都盡量減少出外購物,傳統門市也因而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境。現時不少消費者已移師至網上渠道購買必需品及服務,很多人更已習慣上網訂購產品及使用外賣服務。
PayPal發表的「2021年無國界商務報告」指,在全球13個主要市場研究發現,網上零售銷售額由2019年的3.35萬億美元(約26萬億港元),急增至去年的4.28萬億美元(約33萬億港元),一年間增長超過27%。
金融科技愈趨普及
消費者行為顯示,網上購物勢將在全球持續錄得強勁增長,其中逾85%受訪網購消費者表示,其消費水平與去年相比會維持不變或有所增加。
根據外媒報道,美國電商亞馬遜已超越美國傳統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成為除中國的阿里巴巴(09988)外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也被視為消費者從實體店轉變到網上購物的里程碑。金融研究公司FactSet數據顯示,疫情導致網購需求激增,截至今年6月,人們過去12個月在亞馬遜花費了超過6,100億美元(約4.7萬億港元)。至於Walmart,截至今年7月止,過去12個月銷售額則為5,660億美元(約4.4萬億港元)。
電商趨勢亦同時推動電子支付和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畢馬威數位創新服務營運長賴偉晏稱,擁有強大金融科技產品的電商平台,在亞太地區非常熱門,當地很多公司都在努力擴大企業的廣度、覆蓋面和市佔率。
供應鏈提速「去全球化」
早在疫情前中美角力下,「去全球化」已成大勢所趨;及至疫情期間美國總統拜登上場後,美國繼續推動供應鏈「去中國化」,鼓勵美國製造,迫使美企在中國撤出生產線,到越南、台灣及南韓等地設廠,甚至邀請這些地方的產業赴美生產。
「五缺」迫使製造業改革
然而,面對疫情持續反覆,變種病毒令印尼、東南亞諸國的生產和物流運輸大受影響,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亦遇挫。
與此同時,全球正面對「五缺」:缺原材料、缺貨櫃、缺勞工、缺晶片、缺疫苗,若情況持續,製造業將不得不改革供應鏈,並加強機器生產線和本地化,以周邊地區供應代替,減少跨境運輸及進口,變相將加速「去全球化」,疫情後「去全球化」趨勢可能全面凸顯。
在家工作漸成為常態
由於有更多通訊軟件的出現,視像會議和共同工作模式可於網上進行,很多企業在疫情間發現員工長期在家工作可行,美國有很多公司已開始研究疫情結束後員工的工作模式,務求將在家工作的趨勢延續下去。
一些硅谷的科技公司將繼續容許員工長期在家遙距工作,有大型科企宣布將重返辦公室工作的日期延長至明年1月等,並開放員工選擇,是否在疫情後繼續維持在家工作。
不過,該企最近就推出新的工資計算方式,若員工選擇轉為永久在家工作,公司將根據員工日常工作地點計算獲得多少工資。另外。與這些科網巨頭不同,中小型公司則表示將在後疫情時代全面支援員工遙距工作,且不會減薪。
同時,部分公司如美國科技巨頭Cisco或採用混合工作模式,即對員工回到公司工作的頻率沒有規定,為企業帶來更大靈活性。
隨着企業使用創新的通訊工具,員工出差開支大幅減少。隨着企業使用創新的通訊工具,員工出差開支大幅減少。
隨着企業使用創新的通訊工具,員工出差開支大幅減少。
近年中國的餐飲外送市場急速發展,帶動「懶人經濟」。近年中國的餐飲外送市場急速發展,帶動「懶人經濟」。
近年中國的餐飲外送市場急速發展,帶動「懶人經濟」。
疫情過去後,企業員工可繼續選擇在家工作。疫情過去後,企業員工可繼續選擇在家工作。
疫情過去後,企業員工可繼續選擇在家工作。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