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晶片戰激化 格芯申美上市

中芯申請上市,反映英特爾將其吞併的願望落空。 中芯申請上市,反映英特爾將其吞併的願望落空。
中芯申請上市,反映英特爾將其吞併的願望落空。
點名中芯屬主要對手 勢擴產搶訂單
阿布扎比控制的美國純晶片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終於向美國證交會(SEC)遞交上市申請,以之前市傳該企估值達到250億美元(約1,950億港元),這家點名中芯國際(00981)為主要對手的矚目新股進入資本市場後,將與中國半導體產業爭奪市場資金,擴產後再搶訂單,預示中美科技戰將好戲連場!
格芯上市後控制權仍在中東資金手上,其申請首次公開招股(IPO)反映美國半導體「國家隊隊長」英特爾(Intel)將其吞併的願望落空。
不過,把格芯列為「美國隊」亦無不妥,事關初步招股書顯示,該公司過去3年及今年上半年約70%收入來自美國,去年約37%出貨量來自美國東北部紐約州及佛蒙特州廠房;7月中又宣布會斥10億美元在紐約州馬爾他的生產基地,添建一座月產能達15萬片晶圓的廠房。
而且,今年上半年其10大客戶中,6家是美國公司,即高通、博通、Qorvo、Cirrus Logic、Skyworks Solutions和超微半導體(AMD),跟這些先進美企合作可磨鍊工藝,而且很多主打射頻和信號處理,於5G年代非常重要。
憂華進取投資令生意難做
擬使用「GFS」為交易代號的格芯,3年前毅然宣布無了期中止12納米以下尖端製程的研發,因此應該與放棄14納米以下製程的台灣聯華電子,以及被美國封死10納米或以下製程的中芯對標,而格芯也不諱言將兩企列為主要對手。風險部分也提到,中國政府強力支持晶片產能擴張,可能會加劇格芯等跨國代工廠的市場競爭壓力,提高留住客戶、維持單片晶圓平均售價(ASP)的難度。
招股書乃一般投資者深入了解一個產業的重要渠道,而格芯最新上載的初步招股文件亦有一大看點,就是其ASP比製程組合相若的中芯高出約65%,究竟有多少是工藝上的溢價不得而知,但格芯今年上半年營銷、一般及行政開支佔總收入比重約9.64%,亞洲產能佔比更高的聯電和中芯分別只有6.02%及4.57%,實數更是中芯的1.61倍,也許就是台積電赴美設廠時頗為憂慮成本的註腳。
提供特色工藝方案吸客
事實上,格芯過去3年累蝕逾54億美元,毛利率一直是負數,直至今年上半年才轉正,但比起聯電的28.97%和中芯的26.76%仍低得多,遑論台積電的五成以上。
半導體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央處理器(CPU)和圖像處理器(GPU)已經不在格芯的能力範圍內,該企的FinFET(鯺式場效電晶體,乃16納米以下製程主流的晶片運算元件架構)工藝平台已將資源從7納米製程的開發,改為集中於12納米及14納米製程上,跟中芯對撼的味道甚濃。
不過,格芯這本初步招股書沒有將賣點放在製程進度,而是工藝平台,指挑戰摩爾定律,即使將晶片元件愈縮愈小的開發進度會愈來愈慢,且愈來愈貴。該企強調的是提供特色工藝方案,滿足客戶於新駕駛技術、5G、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結構性機遇的產品中,某些專門功能,同時優化性能、功耗和散熱等。
指倚重台島供貨風險高
該企同時花不少筆墨論述中美角力下供應鏈「半球化」的趨勢,指出去年全球約72%的晶圓付運量來自台海兩岸,尤其是「一個資源有限、深受天災和地緣政治緊張困擾的島嶼」,增加全球供應鏈的風險,預期客戶都想尋求與在兩岸以外有產能的代工廠合作,並指短期內全球仍需大舉投資始能滿足半導體的市場需要。
格芯上半年業績概覽格芯上半年業績概覽
格芯上半年業績概覽
4大純晶片代工廠實力比併4大純晶片代工廠實力比併
4大純晶片代工廠實力比併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