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日上世紀國力急跌 敗在自己

回顧上世紀1980年代,日本作為僅次美國的第二大發達經濟體,產品橫掃全球,日資四處「爆買」海外資產,曾令美國感到芒刺在背,難免令人懷疑日本後來經濟一沉不起是華府打壓「阿二」的陰招。
1985年美國與日本和西德等盟國簽訂「廣場協議」,聯手助美元貶值,日圓繼而出現升值壓力。為增加內需和推低日圓去保護出口,翌年日本央行不斷減息至當時歷史低位,正想收手卻碰上1987年10月全球股災,反加碼「放水」。連同日本社會盲目樂觀,股市和土地形成驚天泡沫,日經平均指數1989年底創下38,915點的歷史高位,較上周五收市還要高約35%。
事實上,1980年代末的日本銀行系統危機四伏,因資產泡沫和法規缺陷等原因起勢放貸,加速泡沫膨脹;臨爆煲更發生金融機構胡亂放貸,著名例子是大阪一名餐廳老闆娘藉所謂「股票分析」俘虜大堆金融從業員,獲批巨資炒股,更被揭發做虛假抵押。
執着遏匯谷出口 未及轉型
1990年日本央行掉頭收緊銀根,息口的制訂卻被指欠缺理據,用力過猛,令日股及全國土地價格暴瀉,鹵莽融資的結果就是滿門壞帳,而政府又未能及時應對,幾年後金融系統危機擴散,繼而觸發亞洲金融風暴。然而,最慘還是日本私人部門負債纍纍,企業紛紛裁員,更嚴重是欠缺投資,通縮持續,日本順勢成為量寬「元祖」,堪稱「第二次戰敗」。
日本也有聲音反省,指當時太執着壓低圓匯谷出口,不懂順勢轉型,政策失敗不能全怪人。話說回來,「廣場協議」遠因乃美聯儲局為收拾1970年代通脹飛升而拚命加息,造成1980年代初美匯暴漲,要出手助美企出口。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