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顏值經濟概念股走樣

「直播帶貨」等新電商銷售方式在內地發展蓬勃。 「直播帶貨」等新電商銷售方式在內地發展蓬勃。
「直播帶貨」等新電商銷售方式在內地發展蓬勃。
內地嚴打直播賣假貨 擬整治醫美惡意營銷
內地一系列圍繞「顏值」的消費市場打開,醫美、美妝等行業得到資金重視,加上在關鍵意見領袖(KOL)當道的互聯網推波助瀾下,「直播帶貨」等新電商銷售模式應運而生。國際高端美妝品牌亦「唔執輸」,紛紛加強在中國網上銷售渠道布局。然而,正當「顏值經濟」迅速發展之際,隨即惹來內地監管部門注意,令板塊自高位大幅回調。
由內地興起的網絡流行語「顏值」,可用於形容一個人外表的美麗指數,從而引伸到「顏值經濟」,則是指圍繞「顏值」而發展的消費產業。
美妝作為「顏值經濟」領域的首要陣地,願意為美「埋單」的消費者對護膚和彩妝需求日益增加。全球美妝巨頭科蒂集團對內地市場展現出勢在必得的決心,該市場的重要性在其3年規劃中可見一斑。集團今年發布增長戰略時指,旗下品牌在內地的表現,以及在海南等新興旅遊零售目的地不斷增長,增強了集團拓展市場份額的信心,目標是到2025財年,內地業務對集團收入組合的貢獻增加兩倍,達到10%以上。
國際品牌加強華網絡銷售
為達到上述目標,集團計劃加強電子商務及直銷(DTC)渠道部署,惟與其他高端美妝品牌相比,科蒂在電商方面發力較晚,旗下Burberry和Gucci美妝兩個品牌分別在去年8月和今年2月才在阿里巴巴(09988)旗下天貓開設官方旗艦店。
不過,一家具備社交媒體、全渠道營運等能力的內地美妝代營運商或可助科蒂加快其部署。內地電商代營運商麗人麗妝8月公布,與科蒂達成戰略合作,為旗下Burberry、Marc Jacobs、Philosophy肌膚哲理等奢侈品美妝品牌提供精細化的營運服務。
法國LVMH集團則未有選擇將旗下美妝品牌的電商經營權給予代理商,反而透過加大在華電商營運以及倉儲物流建設的投資,以加速滲透內地市場。該集團4月宣布,斥逾10億元人民幣在上海建立亞洲最大化妝品電商銷售及倉儲中心。
網紅廣告費可媲美明星
香港數碼媒體網絡公司VS MEDIA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黃雅芬表示,疫情令消費者養成網上購物的習慣,他們更依靠「網紅」及KOL提供相對真實的產品資訊和意見。同時,千禧世代的消費力較過去強勁,國際品牌愈加重視年輕消費群,故企業持續增加對拓展電商投資為大勢所趨。
她透露,最具叫座力的KOL一場直播的廣告費動輒300萬元人民幣,與一線明星的身價「有得揮」,但兩樣性質和作用不同,故此不少品牌會「雙管齊下」,一方面請明星代言,主要是建立品牌形象,一方面採用KOL推銷產品,利用其網絡影響力提高品牌曝光度及銷量。她又指,留意到不少實體店舖轉型為概念體驗店、展示間等,彌補網上銷售無法接觸消費者的缺點,預計企業未會減慢開新店的步伐。
不過,內地今年連番對各行業祭出監管措施,「直播帶貨」無可避免「中箭」,目前已有多條法例涵蓋直播平台。黃氏稱,不擔心「直播帶貨」市場增長會受有關監管影響,長遠反而有利經營環境,因可以打擊「賣假貨」、「貨不對辦」及「誇大功效」等情況,令消費者對網購高端產品的信心增加,相信臨近內地雙十一購物節,各大品牌仍會積極部署優惠。
事實上,內地對「顏值」的追求已不僅限於臉部美容,而是整個身體的塑形,從而他們對醫學美容服務的需求愈來愈大。然而,近來醫美行業也被指摘製造「容貌焦慮」,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稱會重點整治醫美廣告,官媒亦屢次發炮,批評惡意營銷為年輕人帶來不良、極端的審美標準和消費觀念;近日中央直指要杜絕與男性陽剛之氣相反的「娘炮」等畸形審美,有分析指,「娘炮」被認為是模仿南韓偶像風格,而當地整容之風又素來盛行,矛頭似乎直指醫美行業。
醫美業政策有待明朗化
今年醫美概念板塊「落鑊」熱炒,儘管四環醫藥(00460)年初至今升幅達1.02倍、復銳醫療科技(01696)漲逾2.43倍,但一連串監管消息令有關板塊自高位大幅回落。
黃雅芬認為,過去醫美方面的法例存在空白,而現在行業將停下來審視政策走向,或會暫停或減少相關廣告「避風頭」,但相信待政策明朗化後,有利符合監管要求的企業長遠發展。
醫美板塊股價表現醫美板塊股價表現
醫美板塊股價表現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