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新力事件揭示內房商隱患

近期內房行業消息較多,除了市場廣泛關注的中國恒大(03333)債務危機外,港股市場中另一內房股份新力控股(02103)亦出現異動,上周股價曾單日下跌近九成,並於交易時段申請主動停牌。目前市場仍有待公司進一步披露停牌原因,惟市場開始憂慮集團於10月份到期的高級票據存在違約風險,以及有關總部員工被大幅降薪的報道。
評估風險忌只看「紅線」
在行業調控監管下,部分投資者對內房行業投資前景存在一定審慎的態度,惟不少投資者對企業個別風險較為集中在「三條紅線」的標準。所謂「三條紅線」是指內房企業在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大於70%、淨負債率不大於100%,以及現金短債比高於一倍。
根據以上3項指標,不同表現的企業以紅、橙、黃、綠來劃分,最危險級別為紅色。新力截至今年上半年,「三條紅線」只踩中一條,就是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3.5%,高於紅線規定的70%,另兩項指標則為綠線,包括淨資產負債率為50.5%、現金短債比為1.4倍,均滿足指標。
這一系列數據雖然未必稱得上財務穩健,但的確比不少上市內房企業的數據要好,市場未必預期集團有機會首先面對違約風險。因此,由是次新力事件,未來投資者除了需關注「三條紅線」的標準外,可能還需要對不同內房企業的總體防守力作出甄別。
事實上,從新力近期的財務報表數據來看,集團在業內的實力並不弱。2020年度,集團合約銷售額為1,13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24.4%。集團今年首8個月的合約銷售額為770億元,較去年同期614億元增25.4%。
首要考慮企業防守力
不過,新力近年伴隨着業績的飛躍式增長,其業務體量以及負債規模亦大幅提升。集團收益從2016年的22.2億元增長至去年的280.7億元,增長幅度超過10倍;歸屬股東利潤由2016年的6,000萬元增長至去年19.6億元,增幅逾30倍。同期集團負債亦由172.2億元增加3.5倍至775.6億元,增量規模超過600億元。
雖然新力的消息仍有待明朗化,惟如若投資者仍對內房投資情有獨鍾,企業的防守力應當作為投資的首要考慮因素,而傳統上被市場視為防守力較強的股份,包括華潤置地(01109)、中國海外發展(00688)及萬科企業(02202)等。
光大新鴻基證券策略師 伍禮賢(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沒持有上述股份)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