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開打無煙戰 碳中和經濟博弈

今年上半年,內地經濟疫後復甦見頂,疊加科技、金融、房地產等多行業的連番整頓影響逐步浮現,經濟增速本就開始放緩,惟擺在眼前更大的衝擊,乃是為了實現「藍天白雲」的碳中和目標,各地正實施限電措施,影響整個製造業供應鏈,衝擊或更甚於內房企業債彈!不過,此舉最傷的不是內地,而是美國,一則面對天然氣價狂飆,缺電下寒冬難過;二則聖誕消費旺季前內地產品面臨斷供,經濟復甦恐大打折扣之餘,亦會加劇通脹壓力,頓時令聯儲局「收水」陷兩難,名副其實是一場無硝煙之戰。
目前內地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並擬將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時間由2060年前提早到2050年前。之所以如此積極推動這個環保目標,本國的利益固然是考慮,事緣這數十年內地經濟為了實現高增長,環境規劃不在考慮前列,環保相關的法規亦未追上發展步伐,導致環境嚴重污染,影響着民生健康,長遠經濟須付上不菲的代價。
不過,時值內地經濟已見疫後復甦浪的高峰,增長開始放慢,加上監管整頓行動連環出擊,對就業、營商的影響逐步浮現,疊加全國最大型的內房企業陷債災,經濟本就面臨巨大挑戰。然而,這個時候內地竟「逆勢」推動「能耗雙控」政策,多地實行史上最嚴厲的限電措施,不少工廠被迫停工,乾脆讓員工提早放十一假期,高耗能產業影響尤甚。由於製造業的供應鏈是環環緊扣,正值下半年出口旺季,本土企業盈利受累之餘,中國商品的進口國亦自然要叫苦。
那麼,為何內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若將分析角度提升至中美「碳中和」博弈,就會明白內地當局出招的用意。
這些年氣候變化對全球帶來嚴峻挑戰和威脅,各國都在加速朝着綠色低碳轉型創新,內地力爭用30年實現「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淨零碳排放目標,比歐美分別計劃用上逾60年和45年的時間明顯較短,體現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內地持續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主動承擔與國情相符的國際責任。各國領導人將於11月齊集格拉斯哥,舉行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近期內地的行動,顯然是作為大國的承擔。
更重要的是,如今美國要「拉幫結派」遏華,又在澳洲搞核軍事計劃,變相要加快推動中美脫鈎,內地若明刀明槍還擊,便會招來話柄,中了美國的奸計,故索性在減碳上動真格,既能名正言順推動綠色發展,又可一舉讓不少苦於東南亞疫情而將生產線搬回內地的美資巨企,齊齊面對停產風險,側面重擊美國年底消費旺季。
美國商家目前正要為感恩節及聖誕作好準備,一旦物資供應短缺,百物騰貴,自不會好受,亦會面臨通脹失控之苦,遑論本身天然氣供應不足,一旦遇上寒冬,加上疫情肆虐,便慘不忍睹。初嘗「脫鈎」滋味,也許就能學懂正確了解中美共同發展的重要,這場大國博弈殊不簡單。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