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能耗雙控」從嚴有中美角力考量

中秋過後,內地多省限電令升級,背後有多重原因交織。除顧慮十一長假期、冬季全民用電高峰外,中美在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能否達成協議亦為兩國關係考驗。故內地不得不嚴格執行「能耗雙控」目標,以在談判前擺出姿態佔取上風。
「能耗雙控」意思是對能源消耗的「總量」和「強度」這兩大指標進行管制,限制整體能源消耗及逐步取替高耗能產業等。早於「十一五」(第11個5年)規劃時,內地已把「能耗強度」─即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比例列作指標;並於「十三五」規劃納入政策。每年中央都會設定全國總量目標,再分拆給各省、各地區執行,因此各地能耗標準皆有所不同。
至於為何近期才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有分析指,今年是中國提出「十四五」規劃後首年,且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關鍵一年,今年表現將影響未來中期目標,故政府容忍度較小。
再者,隨着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臨近,中國早前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作為佔全球碳排放四分之一的工業大國,中國限電不止是為了政策目標,同時也能減輕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
官媒批地方「臨急抱佛腳」
內地官媒近日發表評論文章,把限電影響工業生產與民生的矛頭指向地方政府。文章批評,這波限電停產潮,是各地政府為完成年內「能耗雙控」目標的突擊式做法,類似開學前狂補作業。官媒指,減碳任務早已明確,地方政府平時不作為,臨近考核才弄出層層加碼、玩命突擊,顯示對綠色低碳轉型理念存在「認識偏差」。
另有分析指,近期限電主要是由於上游大宗商品漲價潮所致。因為當前內地的煤炭價格高昂、供應緊張,但受制於內地的電力定價機制,電廠難以透過加價將成本轉移。當前靠燃燒煤炭等石化能源的「火力發電」佔總體發電量約七成,每度電價約4分人民幣,惟發電成本因煤價上漲而達到將近6分人民幣,電廠為降低虧損亦只好減少發電。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