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崛起:國策撻着氫能業
2025年內地產值料達萬億
為實現中國頒布的「碳達峰」及「碳中和」雙碳目標,氫能作為清潔能源的重心之一,被多個省份寫入了「十四五」(第14個5年)發展規劃中。據報,截至2020年底,全國多個城市共頒布了40多項氫能產業專項政策。目前,內地有關氫能產業雖然仍在推廣階段,且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但政策落實後,未來將獲得愈來愈多的市場關注。隨着技術改良令製氫成本下降,氫能產業將會步入上升周期。
需求看俏:華成全球氫氣產量大國
去年以來,關於氫燃料電池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各省也推出地方規劃。今年8月16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印發《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至2025年)》(下稱《氫能方案》)。
《氫能方案》指出,2025年前,京津冀地區累計實現氫能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北京將以2022年冬季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大型工程為依託,在2023年前培育5至8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企業,方案並對製氫、儲運、加注,以及燃料電池等環節進行一條龍布局,明確階段性目標,料整條產業鏈可充分受惠。
今年北京、河北、浙江、天津及寧夏等省份相繼發布氫能發展規劃或扶持政策,如《河北省氫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到2025年全省累計建成100座加氫站,燃料電池汽車規模達到一萬輛,培育內地先進的企業10至15間,氫能產業鏈年產值達到500億元。
《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內地氫能產業產值達一萬億元;到2050年,氫氣需求近6,000萬噸,氫能在內地終端能源體系中佔比逾10%,產業鏈年產值達12萬億元。目前內地年產氫氣突破2,000萬噸,成全球氫氣產量第一大國。
企業轉型:中石化斥300億投資氫能
在氫氣生產端,無論是煤製氫、可再生能源製氫,還是工業副產品製氫,國家已發展巨大的供給能力。另據《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調研報告》,到2050年氫能源需求量為現時的10倍。有見及此,傳統能源企業及車企也為了捕捉氫市場的龐大商機,正積極布局轉型。
傳統油企中國石油化工(00386)便計劃在「十四五」 期間,氫能總投資金額達300億元人民幣,主要投資在加氫站建設、儲能設備等方面。前董事長張玉卓曾表示,公司將加快推進能源轉型、產業升級,計劃在2025年建設1,000個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
他又表示,中石化將順應交通能源轉型趨勢,捉緊電動汽車、氫能汽車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在鞏固傳統成品油銷售優勢的同時,瞄準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目標,向「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據悉,中石化目前氫氣年產能力超過350萬噸,佔內地氫氣產量約14%,並在廣東、上海、浙江、廣西、貴州及海南等14個省份建成21座加氫站,向廣東、上海、浙江等地累計供氫逾700噸。
與此同時,公司在5月份亦與長城控股集團簽署氫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氫能產業、氫能技術研發、氫能資本等領域展開合作,加快氫能產業自主核心技術與裝備發展。
中石油續開設加氫站
中國石油(00857)的起步點雖然較晚,但也急起直追,公司與福田汽車合作建設的首座加氫站日前已投入營運,早在2月份,中石油合資建設的太子城服務區加氫站亦投入營運,為冬奧崇禮賽區50輛氫能源大巴供應氫燃料,發射中國石油加氫業務「第一槍」。中石油也計劃將北京金龍加油站建成油氫合建站,預計9月底建成,10月投入試運行。
未來,中石油還將在全國範圍內投運50座加氫站。據了解,公司目前正開展6座加氫站建設,並會積極尋找其他機會繼續拓展相關建設。
車廠搶攻氫燃料電池
電動車常用鋰電池提供能量推動,但由於鋰電池充電時間太長,且重量過重,導致貨車、連結車與工程車等大型商用車難以電動化,也是電動車普及化的技術障礙。因此具備零排放、充電快、能量轉化率高、壽命長等特點的燃料電池,就被視為電動車突破這個障礙的最佳解決方案。目前豐田、本田、寶馬等主要車廠,正在積極進軍氫燃料電池市場。
燃料電池汽車在內地得到大力支持,2020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超過7,000輛。據內地工信部的目標,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萬輛,2035年前達到100萬輛。近日,京津冀、上海、廣東已經被國家5部門批准為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
投資部署:長汽廣汽推氫燃料電池車
旭陽製氫成本低 具優勢
氫燃料電池及發動機系統方面,重型卡車龍頭企業濰柴動力(02338)早在2018年踏足氫能,當時與英國錫里斯合作發展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同年成為全球氫燃料電池龍頭巴拉德的第一大股東。
濰柴建基地 冀領先全球
濰柴年內將推出燃料電池重卡,目標是在山東和河南銷售1,500至2,000輛,集團亦在5月份以非公開發行方式發行共計約7.93億股新A股,集資約130億元人民幣發展電池及高端發動機。早前更訂下目標,要將2025年新能源業務收入增至200億元人民幣,並建成全球領先燃料電池產業鏈基地。
不過,投資者短期需關注板塊風險,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銷售量或不及預期,主要是因為政府補貼減少導致行業增長放緩,新能源製氫的滲透率或會放緩。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