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歐企勸華勿棄改革開放

有報告指出,歐洲企業在華所面臨的挑戰倍增。(資料圖片) 有報告指出,歐洲企業在華所面臨的挑戰倍增。(資料圖片)
有報告指出,歐洲企業在華所面臨的挑戰倍增。(資料圖片)
技術自主「內循環」排擠外資 經濟代價恐巨
隨着中美在不同領域展開爭霸之際,「技術自主」、經濟「內循環」已成為中國的重點戰略方向。然而,中國歐盟商會報告指出,內地着重發展半導體等產業自給自足,從而放棄高質量、可持續的增長,將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該會主席伍德克更直言,過去5年中國經濟增長已略低於應有水平,如果此時放棄開放改革而轉向「內循環」,經濟增速恐怕會一直延續下滑之勢。
伍德克表示,中國政府決定採取內部與外部「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該策略意味着背離70年代以來堅持的改革開放精神,轉而更多依賴本土公司來服務龐大的內地市場。
國企孭重飛 競爭力堪憂
他表示︰「令人擔憂的是,儘管國企的生產效率及生產力都落後於民企,但仍將繼續在經濟發展中被委以重任」。同時,政府設法將外資企業擠出市場,此舉的代價未必在短期內顯現,但長遠影響不容忽視。
他續指,中國力推產業自給自足,削弱了供應鏈的多樣性,「迫使企業採取生產成本更高昂的解決方案……市場競爭力也將相應減弱」,既不利於中國實現成為高科技領導者的雄心,也不利於其實現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同時還會導致整體市場活力和創新能力的下降。
歐盟商會在報告中指出,歐洲企業在華所面臨的挑戰倍增,商機大量流失,這包括內地《網絡安全法》中提出的廣泛要求,可能會令一些歐企退出中國;而提高自給自足水平的計劃,將導致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產生的摩擦增加。歐洲企業在華的經濟角色被削弱,將影響中國市場創新動力。
美企對華信心返貿戰前
相對於歐洲企業在華面對的窘境,美國企業對在華投資的信心卻不跌反升。上海美國商會調查顯示,有約77.9%受訪成員表示對未來5年在華營商環境感到樂觀,按年增加約19個百分點,重回到2015至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前水平;有六成美企更預計,今年會加大在華投資。
雖然中美之間摩擦不斷,拜登政府鼓勵企業把生產搬回美國,不過,調查顯示,美國在華的製造商中,有72%表示不打算在未來3年內將任何生產線遷出中國;其餘28%計劃搬遷生產線的公司中,只有兩家(1.6%)將在未來3年完全撤出中國,且無公司打算搬回美國。
除此之外,仍有46.7%受訪美企認為,中國的監管環境透明,但比去年調查的51.4%下跌。該調查於6月15日至7月15日期間進行,共訪問了338位美國商會會員。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愷文表示,中國的商業環境在去年疫情受控後迅速復甦,惟疫情蔓延所帶來的部分影響仍在延續。總體而言,會員企業在華業務表現優異。
六成美企預期今年增加在華投資六成美企預期今年增加在華投資
六成美企預期今年增加在華投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