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股爭奪戰 港輸蝕
京研設交易所吸中小企 星SPAC拍板區內首例
中美金融戰下,中國推動將金融市場做大做強。繼早前澳門研究成立證券交易所後,昨又傳來內地擬籌組北京證券交易所。而在亞洲區,香港與新加坡競爭白熱化。正當香港仍研究推出允許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事宜,新加坡交易所(下稱星交所)昨已拍板SPAC落戶,今起生效,成亞洲首例!
內地高層昨日表示,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並首次透露擬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中小企業主陣地。中證監負責人則表示,將統籌協調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布局,推動健全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台,努力建設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歐冠昇:中概股難盡歸港
另一方面,面對中國及美國不斷變化的監管政策,香港交易所(00388)行政總裁歐冠昇指,監管是環球趨勢,並會持續好一段時間,坦言近期多了許多內地企業查詢來港上市,部分是因為美國監管壓力增加,但相信中長期仍然陸續有公司在香港和美國上市,不會盡歸香港,而這樣市場亦不健康。
港交所3年前准許尚未有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企業上市,他指港交所會繼續完善上市框架、市場多元化及深度,為有意上市的公司提供更多彈性和便利,包括即將推出的新平台FINI,有助縮短首次公開招股時間,期望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截至今年8月,港交所有約17家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醫療保健行業公司;超過50家醫療健康公司提交上市申請,當中逾20家為尚未有盈收的生科企。
生科醫療板塊勢高速增長
港交所主席史美倫表示,本港首7個月新股集資額按年增長86%,預計未來半年仍然會有不少新股上市,相信生物科技和醫療健康板塊將會繼續高速增長,並且成為市場其中一個重要的增長引擎。同時,港交所與香港科技園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會攜手推出不同項目,探索雙方在生物科技及金融科技合作。當中涉及生物科技專業知識共享,以及研究開發數據分析平台等其他合作機會。
基金公司惠理預計,隨着中美關係緊張,至少還有200隻美國上市的中資股,將回歸香港上市。紅衫中國創始人沈南鵬亦認為,香港不僅是中國生科企業的上市首選,亦吸引國際生科企業落戶,配合港府支持創研的政策,以及本港大學與科研團隊具極高水平,有助香港成為全球生科及醫藥科技中心,並帶動大灣區的醫藥產業生態成型。
近年港星競爭日趨激烈,星交所昨日就允許SPAC上市開出綠燈,SPAC最低市值要求降至1.5億新加坡元,並容許認股權證與正股脫鈎。星交所監管公司首席執行官陳文仁指出,SPAC將為企業提供更豐富的融資途徑,並且在價格和執行方面有更強的確定性,希望SPAC能吸引更多高質量的公司在當地上市。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