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掀全球新序 經濟從此不一樣

內地近期動作多多,整頓多個產業,引發多個中資股板塊暴瀉。背後意義是象徵着中美交鋒已走進新台階,世界經濟將從此不一樣。投資者要適應新世代,必須盡快摒棄固有的市場經濟思維,才能在百年大變局中安身立命!
雖然中美早在疫情爆發前已陷入爭端,惟雙方皆十分克制,很多事宜皆貌似不和,實質可繞道化解,故見2018年初中美股市齊突破,帶挈環球大牛市。就算去年初疫情爆發初段,一切仍算談得攏,拖拉也能達到階段性成果。
直到去年11月後,始現根本性的轉變。在金融市場上,市場焦點盡在美國總統大選,故內地突然出手煞停螞蟻集團上市的消息被極速消化,不當作一回事。今年1月初,拜登成為美國總統後,中美股市更齊齊飆升,炒的是拜登起用的財長耶倫會呵護股市之餘,更會與中國攜手前進。惟3月中美高層阿拉斯加會談,把這份憧憬打得粉碎,至今中美關係仍然是陰霾滿布。
誠然,經過這歷時年半的疫情,充分印證到自由主義的缺陷。近期較Delta更毒的Lambda毒株已在美國出現,秋季來臨將迎來真正的考驗。如今,美國聯儲局官員正在出口術測試市場對提早收水的反應,畢竟通脹風險持續升溫,其他央行已率先啟動收水,若美國幣策繼續放任下去,股、匯二市難逃大劫。
中國看見美國的問題,當然亦了解自己的問題。可美國的事中國管不了,就只有從自己着手整改。民生向來非閒事,基層小節搞不好,小事日積月累足變大事。諸如「宅經濟」,看似只是疫下暫時現象,實際上卻是新經濟發展下的「新常態」。居民生活模式起根本改變,糾正問題宜早不宜遲,故見內地當局連補習及打機都要管,一則配合人口政策,二則化解社會貧富矛盾,三者總不能讓困在家的孩童終日玩物喪志,對人力資源造成深遠影響。故見網絡視頻、電子煙、白酒等都成為整治目標。
至於加強科網監管及內房調控,共通點是涉及民生大事和影響金融穩定,一出亂子,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骨牌效應,得主動去化解。
中美脫鈎已成世界主流,而「競合」則是當中一個過程。畢竟眼前疫下全球經濟困難重重,中美硬脫鈎對雙方有害無益,「競合」可視為緩衝區,以換來化解問題的時間和機會。故無論是掌握國際形勢,或是應對超低息和低通脹環境快將終結的挑戰,投資者宜打破過去投資理念框框,多站高望遠,以新思維來應對,始可趨吉避凶。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