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行業監管鋪路提振「內循環」

內地首季經濟出現18.3%的增長後,次季增幅已回落至7.9%。近月數據更顯示,下半年內地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明顯。此外,如今變種病毒繼續在環球多地蔓延,不僅嚴重威脅現存經濟復甦成果,更對未來經濟進一步復甦帶來較高的不確定性。
在內地傳統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中,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23%,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12.6%,貨物進出口總額按人民幣計則按年增長27.1%,其中出口增長28.1%,進口增長25.9%。可見,對外貿易在上半年的經濟復甦中,發揮着非常重要作用。再深入剖析,上半年進口貿易的增長與今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具較大相關性,而出口貿易的增長則主因外部多個地區的生產活動仍受疫情所限,導致全球生產鏈在內地與其他主要經濟地區之間形成供求上的錯配現象。未來預期全球確診人數逐步下降之際,內地進出口這一經濟增長重要推動力,在下半年亦會面對回落壓力。
面對上述環境,內地進一步明確加強「內循環經濟」,以加強內生動力,去抵銷內部增長需求以及對外往來貿易的下降壓力。「十四五規劃」提出,以科技創新和消費升級為支點,「內循環」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將促進「十四五」期間內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提質增效。
解決3大民生問題
既然「內循環」經濟具有如此高的戰略地位,那麼如何推進成為落實的關鍵。現時,內地居民需花費較大比例的開支應付住房、醫療、學位等需求,這3方面需求已成為當今重大民生問題的「新3座大山」。因此,如何解決這些重大民生問題,成為內地重大政策要點。
緊隨而至的,就是現時投資者所關注的行業監管的到來。近年內地一直堅持對內房調控不放鬆,從監管開發商高價拿地,到「三條紅線」限制資本輸入,再到「指導價格銷售」等不同環節,針對的就是內地的住房問題;從醫保改革,到藥品集中採購,再到醫療器械集中採購等不同政策,針對的就是內地的醫療問題;而從前期的「民促法」,再到最近「雙減」政策的重磅落地,則就是針對內地學位問題。至於對新經濟股份在金融產品、反壟斷方面的監管,一方面是反映內地對金融系統性安全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則是以監管壟斷的方式,去扶持科技創新。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行業監管政策,便成為投資者投資中概股時需要考慮的重要風險因素。以一個較為中長期的視覺來看,行業監管因素對投資前景的影響,需要從性質上作出甄別,惟總體上,正如內地媒體所指,行業監管政策有利於中國長遠發展。
光大新鴻基證券策略師 伍禮賢(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