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幣策呈分化 世紀冧市勢爆發

在海量放水後,美國聯儲局自知不能持續,內部有關制訂「收水」時間表的聲音愈來愈大,相信年底前必有較明確指引,或多或少讓美元近日轉強,使估值高企的美股危如累卵。另邊廂,自疫情爆發後,對放水甚為克制的中國因經濟增長趨緩,年內繼續適度放鬆貨幣政策以力谷需求的可能性增大,意味人民幣易跌難升。然而,中美幣策一鬆一緊誠非好兆頭,市場驚「收水」不在話下,更憂放水預示經濟疲乏,意味兩地金融市場皆面臨調整壓力,並殃及其他經濟體,一場世紀股災恐一觸即發!
疫情至今仍困擾全球經濟,防疫成效令各地央行的幣策由去年的統一寬鬆,轉為開始分道揚鑣。歐洲經濟長年積弱,短期難以「收水」;日本不用多說;美國通脹則在龐大救市力量驅動下持續升溫,相信聯儲局今秋要被迫為「收水」時間表發出更明確的路線圖。
從近期美元走勢回勇來看,市場似正在消化聯儲局可能提早縮減買債和上調利率的預期。問題是,利率回升較預期來得更早的話,勢將引發股債二市資金輪動,已有不少重量級名人警告,聯儲局「收水」步伐確立之日,正是美股歡樂派對完結之時。
中國方面,在7月15日出乎意料地進行了一次全面「降準」,向市場釋放逾萬億元人民幣資金,明顯與美國幣策方向不一。究其原因,是為下半年經濟補底,首要降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的經營成本,保住就業,惟當時仍未出現如今的疫情擴散和特大天災,意味年內宣布第二次「降準」的機會不小。
有分析就此警告,一旦連環「降準」將是噩耗,一來反映經濟前景轉弱;二來相比之前的任何時期,內地再「降準」的空間已相對減少,因目前銀行須預留的最少資金要求,已屆國際標準的警戒線,再「降準」後,國際資金就會質疑內地銀行的資金緩衝,意味救市瓣數將少了一環,誠非好事。
事實上,早在去年疫情爆發以來,中美的經濟政策步伐已不一。一方面,美國拜登政府投放數以萬億美元計的資金大搞基建振興經濟,短期無可能再忽視通脹而「大撒幣」;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復甦較早起步,亦較早見頂,下半年須重新催谷。如今兩強在貨幣政策上皆遇上進退維谷的困局,以往可以憑「默契」化解,例如2016年時任聯儲局主席的耶倫,就因中國經濟放緩而助力推遲加息步伐,並表明關注中國,可今時今日雙方互信盡失,只會選擇有利自己的舉措,足見金融市場動盪勢必難免,投資者一鋪清袋的機會遠高於一夜暴富,切忌輕舉妄動。
之不過,所謂「破而後立」,中美經歷陣痛後,必然使出渾身解數,務求最先重站起來,以在這場行將上演的資金大挪移中,爭奪各路資金落戶。率先擠水分的中國資產,無論在利率和經濟增長前景都處於上風,中港金融亦早已準備好迎接這場百年大變局,一旦成功確立資金趨勢向東流,實可視為中美金融戰的里程碑!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