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科企整改華先行 兩強爭霸關鍵賽

去年11月叫停螞蟻上市計劃,開啟中國針對科技產業的大型整改風潮。中國在反壟斷、促市場公平競爭等方面,明顯比對手美國先行。畢竟兩強爭霸,科技是主戰場,眼見這門戰略產業亂象頻生,中國得決心忍受「短痛」,施以大力度的整改,方能換來長治久安,始有望在這場世紀經濟戰中,制勝於千里之外!
今年以來,內地整治科企主要集中在本土市場的壟斷行為,阿里巴巴被判罰182億元人民幣一案最為矚目。惟6月情況有變,當局開始針對赴美上市的中國新經濟企業,皆因這些企業手握大量市場數據,變相要將這些經營數據納入美國監管,關乎到敏感資料,若不加以規範管理,後果不堪設想。滴滴出行未聽勸喻進行整改便急赴美上市,遭官方嚴厲痛擊,免得其他科企有樣學樣,為着到境外「掠水」就「無王管」,完全漠視國家網絡安全風險。
最新消息乃騰訊控股旗下的音樂業務成為整改目標,另字節跳動擱置境外上市計劃,原來也是為了先處理好數據安全風險。凡此種種,短期確不利這些科企重磅股的盈利和估值,為股市添壓,尤其目前內地經濟增長正在放緩,壓力更大。
問題是,疫情下新經濟發展一日千里,科企急速膨脹,壟斷市場的情況必得正視,否則社會資源都集中在一小撮科技巨企和富豪身上,變相支配了大部分民間財富和控制國家經濟命脈,更重要的是這些巨企往往上市集資,首要顧及的是股東而非國家利益,境外上市更引來跨境監管問題。若視而不見,非但妨礙市場公平競爭,更會激化貧富懸殊,日後在發展數碼貨幣、核心技術自主化等各方面,恐生諸多掣肘,後患無窮。
過去歐、美等國家的反壟斷舉措不鮮,19世紀的標準石油獨霸美國能源業後被拆骨收場就是例子。只是,如今科技泡沫正獨撐美國股市,拜登政府顧及當前美國經濟復甦,對科技巨企的壟斷問題遲遲未有下重手,而歐洲的情況亦類似,反壟斷行動零碎,雷聲大雨點小。
科技既已成為興國的重要本錢,面對諸多亂象,去隱患就需來得及時。明乎此,投資者該以平常心看待眼前內地針對科技產業的整改風潮,並對這個國家戰略產業日後能更百花齊放,支援國家經濟有效應對中美脫鈎風險,抱有更大的信心。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