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視野:整治滴滴有多重考量
內地最大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因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及使用個人資訊行為,近日遭國家網信辦勒令整改,其應用程式亦需從應用商店下架,並停止新用戶註冊。事件引發全球市場對內地進一步收緊監管大型科企的憂慮,導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及在港上市的內地科技股普遍下跌。有市場人士憂慮,隨着中美緊張關係升溫,未來內地可能會全面收緊中資企業赴境外上市的監管。
完善制度 順應發展趨勢
不過,筆者認為從美國和歐盟近年均加強了對科技巨企的監管力度,可以看出強化科企監管乃全球大勢所趨,不應對「滴滴出行」事件作過度解讀。況且,內地加強監管科企,也有利於完善自身的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還能設下「安全網」,保護市場和經濟免受美國「放水」引發的資本巨浪衝擊,有助維持社會隱定和國家安全。
事實上,近10多年來全球科技企業飛速發展,許多新興科技產業及互聯網公司上市後,市值輕易超過千億美元。加上這些企業大多數都收集了大量的用戶個人資訊及生活數據,並建立了「大數據庫」進行分析,若放任這些公司無序發展和自由擴張,除會造成壟斷,影響到行業多樣性和競爭力外,亦極有可能危及到經濟穩定和國家安全。
因此,美國、歐盟和英國等西方國家,近年已經多次以反壟斷、違反競爭行為等理由,對蘋果公司(Apple Inc.)、Facebook等科網巨企進行調查和監管,且監管力度有愈來愈強之勢。由此可見,無論是下架「滴滴出行」,還是早前叫停螞蟻上市,都僅是內地監管部門順應國際發展趨勢,革新和完善內地的監管制度,令制度更加趨向國際化的舉措而已。
防範華府獲取敏感資料
與此同時,全球央行瘋狂「放水」,令全球資金氾濫成災,環球通脹持續升溫,華爾街金融巨鱷為了追逐更豐厚利益,拚命吸引優質中資企業赴美上市,藉大肆炒作增加中企泡沫,為自己短期獲利的同時,也為中企長期發展埋下隱患。另方面,美國政府對中資企業的大數據和企業資訊虎視眈眈,因此內地強化對科企的監管,不但可防範美國政府借監管上市為幌子而接觸到中企的敏感資料,也能防止中企的泡沫被炒作得過高而成為後患。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