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企債市違約破頂堪憂

內地債務壞帳問題嚴峻。 內地債務壞帳問題嚴峻。
內地債務壞帳問題嚴峻。
半年涉625億 國企佔比逾半 6大省市重災
中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將於周四出爐之際,今年上半年企業違約額卻創下歷史新高,再次暴露內地債務壞帳嚴峻的金融風險!國際3大評級機構惠譽、標普信評及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更齊齊響警,對於地方國有企業債台高築,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面臨更緊縮的融資困境表示憂慮。
內地企業巨債違約風暴逼高峰,據外媒引述惠譽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企業違約的債券規模累計達625.9億元人民幣(約96.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紀錄。國企違約比率上升,引起部分投資者對政府不再為國企債務提供擔保的擔憂,甚或導致市場不穩的局面。
今年到期債券料4.2萬億
中資企業債務爆煲潮不斷,今年首6個月共有25家企業償債時出現違約情況,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19家。當中,國企「貢獻」超過半數的違約額,涉資高達366.5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惠譽對部分脆弱的地方經濟早有警惕,特別是6大省市財政狀況不穩定。隨着不少分析就中國17萬億美元(約132.6萬億港元)的信貸市場違約率激增發出警告,投資者擔憂亦隨之加劇,並引發相關地方國企債券遭大舉拋售。此前惠譽信評企業評級聯席主席張順成曾發表報告,指2020年部分地方國企違約致使債券投資者對河北省、河南省、遼寧省、山西省、天津市和雲南省的投資情緒急轉直下。
單計今年第二季,該6個省市國企發行的債券孳息率中位數,已由一年前不到3.5厘升至逾5厘,與過去6個月多數國企債券孳息率回落的趨勢背道而馳。孳息率用作計算債券實質回報率,孳息率愈高,債價則會愈低,或反映投資者急於拋售。
更重要的是,標普估計,今年內地到期的債券規模高達4.2萬億元人民幣,另外還有一萬億元人民幣為認購權,讓債券持有人有權提早贖回。
地方國企發債淨額勁縮
惠譽亦預期,上述6個省市的地方國企違約減緩的情況,可能只是暫時現象,皆因是今年底前債券到期償付的壓力仍較大。河南、山西和雲南3省地方國企於2021年5至12月到期的債券規模,可能逼近2020年同期水平,而天津國企的到期債券規模或較去年同期增加約48%,意味債券償付壓力居高不下。
值得留意是,地方國企在境內債市融資渠道方面,仍然面臨緊縮情況。在今年3至4月期間,地方國企的發行淨額縮減約1,500億元人民幣,就能一窺端倪,明顯比今年首兩個月惡化。這種財政壓力凸顯新冠肺炎疫情和內地經濟復甦不均衡,如何加深富饒及貧窮地區的差距,包括地方國企獲取流動性支持的分歧。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國企違約率增加對市場並不一定是利淡消息。法國巴黎資產管理資深經濟學家羅念慈說,違約問題可能迫使國企嚴格堅守預算規範,對融資也會更自律,進而減輕過度投資的問題。他並表示,內地當局2017年就暗示要逐步縮減對國企債務的政府擔保,但同時重申,債務違約風險必須設法有序解決。
近年中國公司債違約數量近年中國公司債違約數量
近年中國公司債違約數量
今年中國違約案國企佔主導今年中國違約案國企佔主導
今年中國違約案國企佔主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