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日研靠「後工序」爭奪話語權

日本半導體產業呼籲政府加碼投資。 日本半導體產業呼籲政府加碼投資。
日本半導體產業呼籲政府加碼投資。
1980年代與美國主宰半導體產業的日本,現似乎被三星電子和台積電弄得「銷聲匿迹」,近日當地業界呼籲政府加碼投資的言論更凸顯此憂慮。惟向來擅於精密技術的日本人其實在功率半導體仍絕不落後,更準備透過「後工序」搶佔話語權。
事實上,日立早前已宣布開發出「業界最節能的功率半導體」,其材料就是耗電量低的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模組,對準鐵路及純電動車等市場,力爭2030年度將碳化矽製造的半導體銷售額提高至300億日圓(約21.15億港元),即2019年度的30倍。碳化矽半導體的耗電量少於矽半導體,但接通較強電流時會給產品造成較大負荷,容易損壞。不過,日立經過調整後,其碳化矽產品已經抵受1,200伏特的電壓。
谷封裝技術突破微細化極限
另一日本老牌電機大廠東芝,亦將為其位於北陸石川縣的主力工廠,引進能夠量產純電動車等使用的功率半導體之製造設備,涉資約250億日圓。
另一邊廂,據日媒報道,世界最大晶片代工商台積電與揖斐電和迪思科等21家日本半導體「後工序」設備企業聯手,開發把晶片立體堆疊和連接的尖端封裝技術,突破在2D設計微細化的極限,並提高性能,把晶片之間數據流動所需的能源減到約千分之一,實現數據中心省電化及提高人工智能(AI)性能。所謂「後工序」其實就是在晶片製作完成後把它測試和封裝、讓其成為可用產品的步驟。
市場分析指,日本擁有大量3D晶片堆疊所需之關鍵技術,連台積電也不能離開日本企業的技術。東京理科大學研究生院教授若林秀樹表示,「後工序的附加值今後將提高,日本能發揮潛力」,問題是有關企業規模較小,因此參與「燒錢」遊戲的能耐有限,「行業重組是提高(日本半導體產業)競爭力的選項之一」。市場期望台積電於日本的研發基地能夠促進日本企業於「後工序」領域之共同研究,繼而提高國際競爭力。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