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銀行水浸 美異象頻生

美股近期形勢大好,後市恐存憂。 美股近期形勢大好,後市恐存憂。
美股近期形勢大好,後市恐存憂。
股債竟同步 科企恐爆泡
美國聯儲局上周五發表的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再重申將繼續為經濟提供「強而有力支持」直到完全復甦。惟自去年3月疫情全球爆發至今,美國瘋狂印錢已嚴重扭曲市場運作。當局長期「放水」同時,不得不透過逆回購等工具吸收多餘的流動性,使隔夜逆回購金額屢創新高。摩根士丹利(大摩)警告,市場處於「極度異常」狀態,或重演2000年科網泡沫時境況。
美股形勢大好,標指上周五再創盤中新高。惟大摩財富管理投資總監Lisa Shalett指,超大型科技股已成為「美國國債代替品」,而且債價與科技股走勢高度一致,意味一旦債息揚升(債價下跌),恐會對整體市場構成更大衝擊。
聯儲逆回購料達1.3萬億美元
她又在報告中稱,過去近20年間,大型科技股的股價表現,大多數情況下與美國經濟和長期國債孳息率之走勢一致,亦即與債價背馳,皆因投資者多數預期科企的業務前景跟經濟增長成正比。然而,近日股市卻出現極端異象,那就是科企股價竟與債價同步,與債息的關聯性再次跌至負數,也是2000年科網泡沫時期以來最低水平。
市場充斥大量資金無處可去,近日聯儲局隔夜逆回購規模屢創新高,瑞信環球短期利率策略主管Zoltan Pozsar估計,流入逆回購工具的資金規模8月底將升至1.3萬億美元(約10.14萬億港元),連同國庫票據(短期國債)供應因政府債務到頂而減少,衝擊貨幣市場。
聯儲局逆回購可簡單理解為銀行把錢存在聯儲局,安置過剩現金。一般而言,銀行會把多餘現金投資短期國債收息。而目前銀行體系「水浸」,引發國債搶購潮,短期債息面臨巨大下行壓力,甚至有跌穿零的風險。6月16日,聯儲局宣布將隔夜逆回購利率,從零上調至5個點子至0.05厘,吸收市場上多餘的流動性,為息口「打底」;兩周後隔夜逆回購用量創9,919億美元新高,反映金融市場上美元流動性嚴重過剩。
不過,有分析認為,逆回購金額創新高是好事,證明過剩現金沒有流入GameStop或比特幣等。事實上,聯儲局發表的貨幣政策報告,在評估整體金融穩定時首次提到虛擬貨幣價格急升,指金融體系某些部分已更容易受不穩定因素影響,但系統核心仍具有彈性。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本周三和周四分別到眾議院和參議院就報告作證。
標指企業望多賺64% 或見頂
本周另一焦點是新一季美企業績期,由銀行業揭序幕,本周公布季績的銀行包括摩根大通、高盛和美國銀行。市場預期標指成分企業第二季盈利可望勁增64%,惟亦可能是本輪擴張期的高峰。
以史為鑑,盈利增長見頂預示美股轉弱,意味長達15個月的美股牛市或失去上升動力,特別是當前變種病毒擴散可能拖慢經濟增長。
本周財金重點一覽本周財金重點一覽
本周財金重點一覽
道指表現反覆道指表現反覆
道指表現反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