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加速金融脫鈎 中美熱戰恐有時

最近金融市場鬧得熱烘烘的,必是赴美上市的中國新經濟企業遭內地當局封殺,導致股價暴瀉,且餘波未了。今次事關美國股民利益受損,招來國會議員痛罵中概股為「不速之客」;中國政府則未見手軟,繼續出招收緊監管,包括擬修例要求赴海外上市的中企必須得到中國證監會批准。看來,中美正加速脫鈎,企業與投資者成為磨心,終必選邊站。展望中美的經貿互動趨降,各自掃清門前雪後,相信下一步就要進入埋身肉搏戰!
中概股過去赴海外上市,中國當局一直未有加以攔阻,皆因此舉能為產業帶來更多海外資金。問題是,隨着中美對科技、數據保護和國家安全的分歧愈來愈大,兩者的信任程度插水式下降,互相制裁、指罵和對抗的事也愈來愈多。觀乎美國總統拜登上場後,未有停止將中企納入「黑名單」,雙方也無達成任何重大協議,對於拜登政府將改善中美關係的憧憬,基本上已完全幻滅。
所謂「合久必分」,打從1970至1990年代,中美交好,中國經濟進行改革開放,相互的經貿往來日廣;至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着重大階段性成果,成功融入國際供應鏈,大量外資在華設廠。再到近10年,中國逐漸發展至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富起來的中國企業和居民,四出收購資產,成為國際一大買家,國力漸能與美國匹敵。
同期美國自以為是霸主,一直輕敵,直至特朗普時代才驚醒,要使橫手制華,重點打擊科技企業,封鎖高端晶片供應,以長臂管轄模式限制投資。拜登的表現大概說明中美脫鈎的大方向不但不變,反而全力推進。
既然理念有別,中美明顯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即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後者無可能將「一哥」地位拱手讓人,到最後使戰爭變得無可避免,在國際關係理論中幾可肯定是鐵律!在疫情爆發前,金融市場認為隨着人類愈見文明,今次中美衝突可用和平方式打破定律。然而,一場世紀疫症,就暴露了西方國家的體制缺陷。打從今次中概股事件,中方明知後果是未來相關股份境外上市難度大增,並會被美方指摘,惟仍要以國家安全為由堅決管教企業,可見中國在表明態度,就是不會受威嚇,且奉陪到底!美國要是不歡迎中國,中國也不用再讓肥水流向別人田,乾脆引導中企集中在香港融資就行了,國際資金欲投資,就來香港參與,是不折不扣的中美金融前哨戰,若美國對香港動手,就對撼吧!
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脫鈎,兩國利益難免受損,問題是美國堅持行使霸權,粗暴制華,中國實在毋須再客氣。可以預計中美關係會愈趨緊張,下一步好可能是直接對戰,是美國聯合盟友全方位制華,抑或行使美元霸權打擊中港金融,甚或在台海或南海挑起事端?投資者要作最壞打算!港股截至7月7日已連跌7日,昨開市報27,777點,可以是巧合,也可以是冥冥中自有定數。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