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美倡議最低企稅 華理性務實應對

美國提倡在全球設立企業最低利得稅率,上月已獲7大工業國集團(G7)首肯,而經合組織(OECD)最新公告,目前建議已獲130個國家或地區支持,包括中、港、澳。對於有利全球之事,中國理性務實應對。中國也是全球稅率競爭的受害者,並一直參與全球稅收制度改革討論,只要能做到相互兼容,利人利己,中國樂而為之,無需美國等西方國家作出施捨。
據講,是次130個國家或地區聯署支持稅改計劃,佔全球九成生產總值(GDP)和與會139個國家中的絕大部分,反映建議得到全球多數接納,估計每年可為全球產生約1,500億美元額外稅收。近一年多各國耗費巨資抗疫,稅收增加猶如甘露,也是配合全球新經濟發展下企業經營模式改變的必然之舉。
市場一直揣測,在中美爭霸下,美國提出的稅改建議,中國不一定同意,而美國亦不會讓中國有任何特殊優惠。事實是,中國一直參與OECD的稅收改革討論,過去全球在競減稅率,中國亦是受害者。更何況,目前中國的企業稅收為25%,較倡議的最低稅率門檻為高。雖然內地高新技術企業和部分晶片生產企業可享稅務優惠,但其他國家亦有相類似的政策,不宜與獲利甚豐卻專門設法避稅的跨國巨企相題並論。
面對新經濟興起,互聯網世界裏,企業營運受實體營業點的限制減少,不少科網巨企透過躲藏在低稅收國家,以逃避在業務取得實際利潤的應繳稅,造成稅基流失。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取向必受重視,至今是基於互惠互利、相容並蓄的原則參與其中,沒有如奉行霸權主義的美國每每大吵大鬧。
畢竟,中國如今擁有14億人口的內需市場,製造產業鏈日趨完善,現正投入巨額資金支持高端半導體研發,經濟自給自足率提升,並不需要如小國依賴提供稅收優惠來吸引外資。次季東南亞多地爆發疫情影響供應鏈,訂單回流中國,亦足證「去中國化」不切實際。只是,跨國企業受影響會較大,須及早評估財稅系統、供應鏈分布和業務架構,做好合規工作準備。至於各國多收的稅款,也得用於更公平分配社會資源,緩解貧富懸殊,並着力提升營商環境、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等條件,以提升吸引外資的綜合競爭力。
對於香港,全球最低企稅制度一旦實施,難免會削弱低稅率優勢,得設法在其他渠道加強競爭力。就如政府最新刊憲設立新的基金遷冊機制,有助加強如家族辦公室行業的競爭優勢,便屬一例,未來得在這些方面多下苦功!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