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債券聊勝無 強創新方見出路
港府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周四掛牌,綜合券商昨日的暗盤價,一手回報扣除使費料不足300元,無大驚喜。不過,在全球經濟前景變數甚多,尤其連香港也受變種病毒拖累經濟重啟,加上內地次季經濟增長勢頭放緩,對普羅大眾而言,iBond具保本兼抗通脹概念,好過銀行接近零息的定期存款。然而,一般坊間分析普遍不建議長揸3年,足見政府與其施小恩小惠,倒不如務實作金融創新。
綜觀目前香港的投資環境,可謂進退維谷,內部疫情又起波瀾,國際旅運全面復甦無期,零售及旅遊業仍不能擺脫低潮,同時又要面對中美之爭,身處夾縫,地緣政治風險有增無減,令外資卻步;向外遇着次季內地消費市道放緩,廣東又爆疫,今年經濟增長添變數。生意既難撈,投資風險又大,資金苦無出路,雖然美國聯儲局強調通脹回升僅短暫,但市場顯然不放心,標榜與通脹掛鈎的iBond,對要為尋求穩健出路的投資者而言,不失為選擇,即使回報「雞肋」,反正穩賺不賠,聊勝於無。
過去不少收息族,會選擇敍做人民幣定存,享受相對港元定存為高的利息,惟去年中以來人民幣已明顯升值,且內地官方一直強調無大升條件,加上近次聯儲局會議對利率展望有變,或會提前加息,為美元創造反彈空間,故現時敍做人民幣定存,息率或未必夠抵銷匯率波幅,一旦下半年內地經濟增長減速比預期快,人民幣匯率有機會要持續調整來刺激出口,令今次iBond多了一班捧場客。
至於有指港府發行iBond,能有助深化零售債券市場,惟從過去發行的表現可見,二手市場成交疏落,在促進債市發展方面實際作用有限。對機構投資者而言,寧可選擇更具市場深度的主流美元債券,又或者具中國概念的人民幣債券,均比港元債券更吸引,尤其是在中美爭霸下,與美元掛鈎的港元前途未明,變相又多一重風險因素要考慮。如是者,發行iBond充其量只是一眾財金官員做門面工夫交差,因循而事倍功半。
誠然,中美金融脫鈎勢所難免,內地正提速測試央行數碼貨幣,港府與其大費周章搞iBond,倒不如花更多心思配合內地金融發展,充分發揮作為中國境外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尤其跨境支付,始有望鞏固整體競爭力。老是抱着「做開就做」,間中開「派糖」派對應酬港人,對市民、企業及金融中心地位的幫助都不大,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推動金融創新才是振興經濟的出路,而非給予炒賣速食的捷徑。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