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宏觀視野:三孩政策恐難治本

二孩政策實施後,並未能扭轉中國出生率持續下滑的趨勢。 二孩政策實施後,並未能扭轉中國出生率持續下滑的趨勢。
二孩政策實施後,並未能扭轉中國出生率持續下滑的趨勢。
內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簡稱「七普」)結果公布僅20天後,當局即召開高規格會議專門討論優化生育政策議題,中央政策反應速度之快超出市場預期,凸顯當局將低生育率問題視為重中之重。
5月31日召開的中央會議主要內容包括,加快推進三孩政策,指出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3個子女政策」有利於改善中國人口結構、保持中國人力資源優勢,要求依法組織實施三孩生育政策,這意味着三孩政策已經進入準備實施層面,進度驟然加速,遠超市場預期。另外,相關政策要配套銜接,包括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教育公平降低教育開支,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等相關政策的配套。
我們認為,首先,本次會議均有助於促進市場對兒童佔比「提升」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形成一致的解讀,即原因在於生育政策的變化令「六普」存在統計誤差無法解釋的數據異常,而非近10年人口出生率有改善,中國人口結構憂患重重,改革刻不容緩。
僅對中高收入群體有利
我們在「七普」數據解讀中明確指出,近兩次普查之間存在數據異常:「七普」中0至14歲人口數高於此前14年新生兒人數逾3,000萬,但「六普」卻少1,000多萬,差異過大,無法用統計誤差所解釋,成為「七普」兒童比例較「六普」異常提升1.35個百分點的主要原因。
同時應當注意到,「六普」時期仍處於一孩政策時期,而「七普」已處在全面二孩政策環境中,兩次數據的偏差方向,可能與生育政策變化有關。中國出生率持續下滑的趨勢並未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後得到實質性扭轉,出生率確實已經降至極低的危險水平,若持續下去,中國「未富先老」的人口結構,將對「雙循環」和2035遠景目標的實現形成巨大的約束,改革生育制度刻不容緩。
三孩政策驟然加速遠超市場預期,對中國未來人口結構再度改善無疑具有積極作用;但應注意到,三孩政策或僅有助於釋放中高收入群體生育潛力;首次生育率的提升更具備可持續性,導致普遍性首次生育率持續大幅下滑的經濟因素,實際上更值得高度重視,而這將需要從普遍性的城鎮化、人地矛盾的緩解、房價過高問題的長期緩和等一系列經濟改革政策的配套實施,任重而道遠。
首次生育率更值得關注
統計局在「七普」數據公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指出,中國近年來出生人口中,約40%左右為第二胎,這一比例實際上是比較高的,這意味着中國出生率低的主要拖累不是中高收入群體不願多生孩子,而恰恰是首次出生率下滑太快,導致二孩出生人口已經佔比很高的情況下,仍無法遏制總體出生率持續下滑的不良趨勢。
究其原因,「七普」中包括的一項人口流動結構數據恰恰能指出問題的關鍵。跨省流動的1.25億人中,東部城鎮化率較高地區吸納達9,181萬人,佔比達73.54%,而愈是城鎮化率已經很高的地區,「人地矛盾」實際上就更為突出,衡量居民購房的支出壓力的「房價收入比」就愈走向極端。
也就是說,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前往房價負擔更重的東部地區尋找就業機會,卻也在這一過程中,成為首次生育率持續大幅下滑的群體之一。考慮到中高收入群體佔比本身不大,我們預計,僅依靠三孩政策可能仍無法根本性扭轉當前中國總體出生率過低的問題,向更為廣闊的三四線城市持續輻射、連片的城鎮化過程、房價分化問題的逐步緩和、以及對應的製造業產業結構的「國內大循環」高效率布局,才是解決首次生育率過低問題的關鍵,這些經濟政策的定力、以及最終成效,將成為考驗中國未來人口結構的關鍵變量。
申萬宏源
上市公司備忘事項上市公司備忘事項
上市公司備忘事項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