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子女教育金龐大 父母籌備有計

為了子女將來,不少父母寧願降低生活質素,以預留多一點資金。 為了子女將來,不少父母寧願降低生活質素,以預留多一點資金。
為了子女將來,不少父母寧願降低生活質素,以預留多一點資金。
迎接新生命到來,新手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和資源,但由出世到讀大學,所需費用不菲,坊間有說法指養大一個小朋友至少要400萬元。對於高收入家庭來說,若希望送年幼子女到海外留學,幾年的學費加上生活費已過百萬元,所以養大小朋友絕對不止這數目。因此,即使具備良好的財政能力,家長亦應學會有智慧的理財方法。
家長願撥40%收入作儲備
據永明金融於2018年在香港進行的一項育兒理財研究,發現高達59%的34歲或以下父母(即80後及90後父母)在子女出生前已開始為他們儲蓄。他們平均已為每名子女儲蓄55.8萬元,相等於接近20個月的香港家庭平均收入。整體而言,有46%受訪父母認同應該在子女出生前開始儲蓄,有62%受訪子女則認為父母應該定期在財政上支持子女至完成學業為止。
富衛香港早前進行調查,發現有57%的香港家長願意投入高達四成家庭收入為子女未來作儲備。在需要大筆資金周轉的情況下,54%受訪父母寧願犧牲日常生活質素,較少會選擇縮減預留給下一代的財政儲備。
短期可定存 長遠宜投資
將大部分收入撥入育兒儲備固然是好事,尤其對於中產家庭來說,可令現金流更充裕。不過,子女教育金分為短、中、長期3個階段,一年內會動用到的教育經費可用零存整付方式進行,即是在指定時間內每月或每季把指定金額存入銀行,從而賺取比活期存款更高的利率,利息每月會滾存至下期,達至複息效果。
不過,對於有大筆資金的高收入人士,定期存款是更好選擇,存款人把現金存放在銀行中一段固定時間,屆滿後可收回本金及利息。存款時期愈長,利率愈高。在存款期和年利率相同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可獲派較多利息,回報較零存整付高。兩者即使在中途解約,最多只是利息減少或需繳交手續費,不會傷到本金,但能免卻違約賠錢的風險。
至於中期的資金規劃是3年內所需的教育費,這階段可以把資金放在平衡式基金或固定收益產品。長期的規劃是3年以後才會動用到的教育費,可選擇波動較大的股票型基金來賺取長期回報,若擔心蝕錢,也可選擇6年期儲蓄保險,有穩健的回報。
買齊保險 人壽醫療優先
不過,調查亦發現,銀行儲蓄為香港父母的主要理財工具,佔66%,而只有一半父母知道儲蓄壽險可用作長期儲蓄,並可於有需要時提取部分現金作應急之用,僅三成父母知悉保險其實可作為抗衡通脹及財富增值的工具。
健康的家庭財政應符合「家庭理財金字塔」原則,即是先建立良好的現金流規劃,並配合適當「安全網」以應付緊急開支如醫療等,然後再為未來發展作適當儲備及投資,而保險正正能為家庭提供保障,並可作儲蓄投資之用。
財政能力較好的家庭宜購買不同功能的保單以提升保障。按重要順序,首要是先買健康及人壽保險,其次為財產及儲蓄類別,持家成員例如父母應優先購買人壽及醫療保險,子女則可逐一購買醫療保險或者儲蓄保險作教育儲備。
若婚前已有保費較低的意外保險與醫療保險,而結婚後,由於成為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一旦發生意外風險,對於家庭將是巨大打擊。為確保小孩的基本生活、就學機會不受影響,因此在為孩子存教育金之前,一定要先檢視夫妻雙方的基本壽險、醫療保險是否足夠。
婚後最好將夫婦的人壽保額調高至每年收入的10倍,並給子女購買足夠醫療保險,加上婚前購買的意外、醫療保險等保障,基本上已構架起家庭保障的防火牆。除儲蓄保外,父母及孩子所有基本保險的家庭總保費最好控制在年收入的兩成內。
自願醫保提供扣稅優惠
現時自願醫保計劃的產品能提供基本住院保障,投保年齡由出生15日便可以申請,基本的標準計劃月費低至百餘元起。同時,亦有不少人把原本的醫保轉至自願醫保以享扣稅優惠,與家人一同投保,便可節省更多稅款。
在執行上,家中收入較高的納稅人可為自己及家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投保自願醫保,每名受保人的保費皆可申請稅務扣減,若以8,000元最高保費扣除上限及最高稅率17%計算,每名納稅人可就每名受保人節省最多每年1,360元稅款。對稅務負擔重的父母而言可謂一舉兩得。不過,需留意保險公司有權重新核保,還有可能失去轉會之前的無索償折扣優惠。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