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三伏天到 中醫醒你「冬病夏治」貼士

三伏天是全年最熱的時期,同時亦是最適合調理身體的時機。 三伏天是全年最熱的時期,同時亦是最適合調理身體的時機。
三伏天是全年最熱的時期,同時亦是最適合調理身體的時機。
夏至時節過後,明天起就是中醫所謂的「三伏日」開始,意指踏入全年最炎熱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陽氣極盛,是最適合調理身體的時期,能達到「冬病夏治」效果!不過要怎樣做才對呢?請來健福堂註冊中醫師吳銨淇教路,從天灸、生活習慣、飲食及穴道按摩着手,讓大家好好掌握養生保健時機。
陽氣旺盛 把握時機
吳醫師指三伏天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稱,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為初伏(7月15日至24日),第4個庚日為中伏(7月25日至8月13日),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8月14日至23日),此時人體陽氣最旺盛,她建議可於這段時間進行傳統療法三伏天灸,她解釋:「即是將性味辛溫的藥製成藥貼貼在身上相應穴位,可利用天氣和藥物溫陽的性質去提升和增強人體陽氣,有助改善哮喘、腹瀉等虛寒性質的疾病,達到『冬病夏治』效果。」她補充每年的入伏時間並不固定,中伏長短也不同,要按「干支紀日法」來確定日子。
按穴養心 降火安神
養生方面,可順着夏日陽盛、日照長的特點而夜臥早起,吳醫師亦建議應保持心境開朗,多到戶外走走接觸不同事物,並謂:「處於炎夏更需要固護陽氣,避免整天留在有冷氣的地方,洗澡時水溫不宜過低,若出汗便應及時抹乾汗水,勤換衣物,保持乾爽。」三伏天期間不少人會容易感到胸口翳悶、心煩燥熱,吳醫師指夏天對應的內臟是心臟,因此可按摩心經的神門穴,和心包經的內關穴清心除煩。
飲食調理 清爽度日
夏天潮濕悶熱,不少人會大量進食冰涼食物,惟吳醫師強調寒涼食物容易傷脾胃,繼而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腹瀉情況,她建議可多吃薏仁、綠豆、荷葉、冬瓜、烏梅、蓮藕、蘆根等食物,既有助消暑清熱,又能化濕利水、生津開胃。她同時推介蓮藕綠豆湯及荷葉冬瓜薏仁水兩款湯水:「前者有消暑生津及清熱解毒利水之效,後者則可健脾利水、祛濕止瀉。」但她提醒兩款湯水的食材性味偏寒涼滑利,若本身虛寒或津液不足者不宜食用,建議應先向中醫師了解。
撰文:李芷玲
部分圖片:互聯網、受訪者提供
三伏天灸是於身上相應穴位貼上性味辛溫的藥貼。三伏天灸是於身上相應穴位貼上性味辛溫的藥貼。
三伏天灸是於身上相應穴位貼上性味辛溫的藥貼。
夏天需固護陽氣,應多到戶外走走,避免經常留在冷氣房。夏天需固護陽氣,應多到戶外走走,避免經常留在冷氣房。
夏天需固護陽氣,應多到戶外走走,避免經常留在冷氣房。
切忌貪涼快進食生冷食物,會造成脾胃損傷。切忌貪涼快進食生冷食物,會造成脾胃損傷。
切忌貪涼快進食生冷食物,會造成脾胃損傷。
提升和增強人體陽氣,有助改善哮喘、腹瀉等虛寒性質的疾病。提升和增強人體陽氣,有助改善哮喘、腹瀉等虛寒性質的疾病。
提升和增強人體陽氣,有助改善哮喘、腹瀉等虛寒性質的疾病。
夏日陽盛,可順着日照長的特點而夜臥早起。夏日陽盛,可順着日照長的特點而夜臥早起。
夏日陽盛,可順着日照長的特點而夜臥早起。
蓮藕洗淨切塊後跟適量綠豆煲湯,能利水祛濕、消暑降火。蓮藕洗淨切塊後跟適量綠豆煲湯,能利水祛濕、消暑降火。
蓮藕洗淨切塊後跟適量綠豆煲湯,能利水祛濕、消暑降火。
註冊中醫師吳銨淇註冊中醫師吳銨淇
註冊中醫師吳銨淇
按摩位於手腕橫紋正中、往上約2寸的內關穴,有助紓緩胸悶不適、嘔吐、頭暈、前臂疼痛等。按摩位於手腕橫紋正中、往上約2寸的內關穴,有助紓緩胸悶不適、嘔吐、頭暈、前臂疼痛等。
按摩位於手腕橫紋正中、往上約2寸的內關穴,有助紓緩胸悶不適、嘔吐、頭暈、前臂疼痛等。
冬瓜洗淨切塊後與適量荷葉及薏仁同煲20分鐘,可健脾利水,祛濕止瀉。冬瓜洗淨切塊後與適量荷葉及薏仁同煲20分鐘,可健脾利水,祛濕止瀉。
冬瓜洗淨切塊後與適量荷葉及薏仁同煲20分鐘,可健脾利水,祛濕止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