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靚女中醫師教路 產後調理三部曲

今年準備生龍B記得要留意!(設計對白) 今年準備生龍B記得要留意!(設計對白)
今年準備生龍B記得要留意!(設計對白)
今年是龍年,很多夫妻都有意生龍寶寶。懷胎十月過程固然辛苦,但俗語有云「坐月坐得好,身體變更好!」其實產後調養同樣重要。今次請來註冊中醫師許懿清博士,跟大家講解坐月注意事項及紓緩產後風的方法。
補其不足 注意避忌
中醫認為產後首月是最佳調補時間,充分休息和補養,不但能加速恢復產後的身體,還能治療產前已存在的毛病。許醫師說:「錯過了這段時間,休養生息和調理改善體質將會事倍功半,甚或加重氣血的虧虛。」她指出,傳統坐月包括在家休養、進食補品,以及避風、避客、避同房。所謂「進補」即「補其不足」,絕非一味進補,也要輔以一些清瘀血、祛風的食療,同時要兼顧母乳餵餔者的營養所需。她舉例:「通草鯽魚湯可補氣養血及通乳汁,黨參烏雞湯則溫中補虛、補精添髓,有助強身健體。」
洗澡有時 切勿浸浴
中國人傳統認為產婦在坐月期間,不可接觸冷水或未經煮沸的自來水,要用溫水洗手至坐月完畢,避免入風及有風濕關節痛等毛病。許醫師表示:「產後經絡空虛,接觸冷水容易導致關節或筋骨痠痛,再加上氣虛,毛孔較疏容易着涼,最好在產後一個星期才洗澡,有助收水。」她提到,產後六周內不宜用浴缸浸浴或到美容院做水療Spa,因為浸浴會使會傷口長時間浸在水中,易受感染。另外洗澡後要用乾淨毛巾輕按身體,洗頭後則要立即用風筒吹乾頭髮。
每日兩次 按穴紓緩
不少孕婦產後都會感到麻木、關節痠楚或肌肉疼痛,許醫師指若產後6至8周的產褥期內出現以上徵狀,屬「產後身痛」的範疇,又稱「產後風」。此病多因產後氣血虧虛,或感受風寒濕邪致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假如日久不愈,遷延至產褥期後有可能變成一般痹症。她表示,以指腹按揉足三里、血海、三陰交及手三里4個穴位,有助改善產後身痛,並有調補氣血和肝腎的作用。建議每日按兩次,每次每組穴位按揉5回。
KOL收身貼士
產後收身一直是媽咪間的熱話,早前誕下第4個孩子的靚媽KOL Debby有以下心得:「產後初期不建議減肥,可待體力回復後做適量拉展和輕巧運動。建議產後立即用彈性好和透氣的束腰帶束腰,3個月內有助快速令腰形收復,也可按摩腹部幫助子宮收縮,對去水腫也有幫助。」
撰文:陳志滔
紮肚有助收「腹直肌」,重現腰部線條。紮肚有助收「腹直肌」,重現腰部線條。
紮肚有助收「腹直肌」,重現腰部線條。
產後6周內不宜浸浴,以免傷口受細菌感染。產後6周內不宜浸浴,以免傷口受細菌感染。
產後6周內不宜浸浴,以免傷口受細菌感染。
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吋的三陰交穴,按摩可調補肝腎。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吋的三陰交穴,按摩可調補肝腎。
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吋的三陰交穴,按摩可調補肝腎。
許醫師稱,產後不宜吃生冷及寒涼食物,宜吃營養均衡之暖食。許醫師稱,產後不宜吃生冷及寒涼食物,宜吃營養均衡之暖食。
許醫師稱,產後不宜吃生冷及寒涼食物,宜吃營養均衡之暖食。
註冊中醫師許懿清博士註冊中醫師許懿清博士
註冊中醫師許懿清博士
黨參烏雞湯能益氣生血、溫中補虛,適合產後復原飲用。黨參烏雞湯能益氣生血、溫中補虛,適合產後復原飲用。
黨參烏雞湯能益氣生血、溫中補虛,適合產後復原飲用。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吋,按摩可調補氣血。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吋,按摩可調補氣血。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吋,按摩可調補氣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