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唔怕凍親!冬日保暖有辦法

學識保暖之道,呢個冬天自然暖笠笠啦!(設計對白) 學識保暖之道,呢個冬天自然暖笠笠啦!(設計對白)
學識保暖之道,呢個冬天自然暖笠笠啦!(設計對白)
氣溫急降,冷得人「騰騰震」,唔想凍親就要懂得保暖之道,去到室內外都要做足禦寒措施。今次搜羅了網上各大暖身貼士,如何着衫、蓋被、貼暖包、用暖爐才是正確方法?跟足以下方法這個冬天自然暖笠笠啦!
洋葱式層層穿衣
衫係人都識着,但要穿得暖就要有技巧,網上流傳的「洋葱式穿法」,顧名思義穿衣要像洋葱般層層疊上,每層衣服「各司其職」,內層是發熱內衣,用作散發熱力;中層是鬆身衣服,藉此保留空間讓熱力流通;外層則是普通外套或大褸再加頸巾作進一步保暖。若嫌以上穿法太擁腫,也可選擇「玉米式穿法」,即內層穿普通長袖衫,再加一件強大的防風防水外套,好處是方便快速切換,適合經常出入暖氣地方的人士。另外挑選發熱內衣也有竅門,其原理是吸收人體濕氣再轉化成熱量,因此內衣必須貼身,讓纖維盡可能吸收人體水氣,同時必須透氣,否則出汗會令纖維無法排走過多水分,最終反而令身體覺得更冷。
羽絨被直接蓋身
冬天睡覺,很多人都是先蓋薄毛氈再蓋羽絨被,但這次序其實大錯特錯!羽絨被內的羽毛是靠體溫膨脹來達致保溫功效,愈貼近身體保溫效果愈佳,因此應該直接將羽絨被蓋在身上,藉此鎖住溫度。至於毛氈則不要壓在羽絨被上,因為太重反而讓被內空間下墜;最好是將其墊在床上,在睡覺時減低背部熱能散失。
說到羽絨,自然會想起羽絨褸,成分主要有鵝絨及鴨絨兩種,其中前者較暖,買羽絨褸時要留意標籤有沒有寫明是「Goose Down」啊!此外蓬鬆度也是重要參數,數值愈高所含的隔熱空氣愈多,市面一般蓬鬆度550以上已經很不錯,而1,000蓬鬆度是最頂級,足夠應付雪地需要。
暖爐要靠牆擺放
買電暖爐最常問是怎樣才夠暖,事實上暖爐的發熱能力與體積沒有絕對關係,最重要是看Watt數。一般而言,1立方呎的空間就需要1 Watt熱力,一部1,500W至1,800W的暖爐已足夠香港大部分房間使用。至於充油式暖爐基本上葉數愈多就愈暖,一般香港客廳建議用5葉或以上,而房間用3葉就夠。另外暖爐應靠近牆壁或窗邊,利用其釋放的熱力阻隔外來冷空氣,令房間更加均勻地變暖!浴室寶方面,若空間容許,選擇天花式較佳,因為氣流效果最平均,熱力可擴散至整個廁所,而防水保護級別則愈高愈好,若浴室小又容易彈出水花,IP24(防水等級)是基本要求。
暖包貼近血管位
天氣寒冷又是暖包出場的時候,但原來貼的位置也很講究。人的血液會在45秒至50秒間環繞全身一周,在血液多的位置加暖可令身體快速暖和起來,建議把暖包貼在肚臍下方,而貼在腰間兩側、肩頰骨中間、後頸根部也有不錯的保暖效果。另外暖包的原理是靠鐵粉接觸氧氣來放熱,反覆搓揉只會加速其反應速度,但就會令持續發熱時間縮短,所以想長時間使用就不要猛搓了。特別一提,長時間使用暖包有機會令皮膚燙傷,所以不要把它們直接貼在皮膚上,最好隔着衣服或厚襪。對比起暖包,電子暖蛋的發熱時間更長,不過切勿長時間放在皮膚同一位置,這樣有機會造成「低溫燙傷」。
撰文︰陳志滔
「玉米式穿法」主要靠強大的防風外套來保暖,選擇長褸會令雙腿更加溫暖。「玉米式穿法」主要靠強大的防風外套來保暖,選擇長褸會令雙腿更加溫暖。
「玉米式穿法」主要靠強大的防風外套來保暖,選擇長褸會令雙腿更加溫暖。
暖爐靠牆擺放,有助阻隔冷空氣流入屋內。暖爐靠牆擺放,有助阻隔冷空氣流入屋內。
暖爐靠牆擺放,有助阻隔冷空氣流入屋內。
暖包不宜直接貼在皮膚,應貼在外衣向內位置。暖包不宜直接貼在皮膚,應貼在外衣向內位置。
暖包不宜直接貼在皮膚,應貼在外衣向內位置。
發熱內衣要選擇貼身及透氣款式。發熱內衣要選擇貼身及透氣款式。
發熱內衣要選擇貼身及透氣款式。
浴室寶最好有埋過熱自動斷電、負離子淨化等功能。浴室寶最好有埋過熱自動斷電、負離子淨化等功能。
浴室寶最好有埋過熱自動斷電、負離子淨化等功能。
正確的蓋被方法是先墊薄氈在背部,再在身上蓋上羽絨被。正確的蓋被方法是先墊薄氈在背部,再在身上蓋上羽絨被。
正確的蓋被方法是先墊薄氈在背部,再在身上蓋上羽絨被。
不要低估暖蛋發出的熱力,長時間放在同一位置或會灼傷皮膚。不要低估暖蛋發出的熱力,長時間放在同一位置或會灼傷皮膚。
不要低估暖蛋發出的熱力,長時間放在同一位置或會灼傷皮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