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小雪將至 暖身防病知多啲

在睡前進行足浴,可以艾葉(30克)、紅花(5克)及乾薑(10克)煲滾後以清水調溫至約40℃,泡腳時間約15分鐘,達致微微發汗的效果。 在睡前進行足浴,可以艾葉(30克)、紅花(5克)及乾薑(10克)煲滾後以清水調溫至約40℃,泡腳時間約15分鐘,達致微微發汗的效果。
在睡前進行足浴,可以艾葉(30克)、紅花(5克)及乾薑(10克)煲滾後以清水調溫至約40℃,泡腳時間約15分鐘,達致微微發汗的效果。
即將迎來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意謂氣溫逐漸下降,部分地區將迎來降雪,但雪量不大,有初冬之象。香港不會落雪,但明顯會變冷,表示真正踏入冬天,適當調節日常起居生活,有助身體更好地適應氣候轉變。找來健福堂註冊中醫師蘇敏婷與大家分享入冬的保養秘訣,包括暖身方法、飲食宜忌及按摩穴位,為冬天作好準備!
保暖頭部 足浴養生
踏入小雪,身體會將大部分能量用於保持身體溫度,導致防禦力變弱,容易被寒氣入侵,因此要多注意保暖防寒。蘇醫師表示首要注意頭部,她解釋:「因頭部表面覆蓋了很多微血管,在中醫冬季養生理論中首先保暖頭部,外出時可戴帽,收藏陽氣。」冬天陰盛陽弱,不妨多曬太陽,她說:「尤其以後背部,督脈巡行之處為主,以吸收自然界之陽。不方便外出的話可在睡前進行足浴,足暖則身暖,也會因而改善睡眠情況。」另外,冬季可按湧泉穴、大椎穴及足三里使身體和暖、改善手足冰冷等問題。
早睡晚起 多曬太陽
另外進入小雪後晝短夜長,天氣晦暗,可能會出現心情鬱悶的情況,蘇醫師建議要盡量使工作環境或家居光猛些,並進行適量戶外活動及聽節奏輕快的音樂來調節情緒,她說:「不妨在白天時進行戶外運動,振奮身體的陽氣。或者可以按摩一些疏肝解鬱的穴位如太衝穴、期門穴等。」她補充在起居作息方面,盡量做到早睡晚起,因為早睡可以令陽氣收斂,晚起即日出後起床,氣溫較高,從而可以防止寒邪容易入侵身體,避免生病。
按照體質 適當進補
冬天屬於閉藏之時,是適宜進補的季節。蘇醫師建議可根據自己的體質,進食一些滋補的食物,如經常感到疲倦、手腳冰冷的陽虛人士,可以進食羊肉和核桃等溫補的食物。而經常感到口乾、潮熱煩躁的陰虛人士,則可以進食枸杞子和鴨肉等。冬天可多進食一些根莖類食物,如白蘿蔔、番薯、薯仔等,例如蘿蔔具有清熱化痰、消積除脹之效,可平衡內熱。不過要避免進食性質寒涼的食物,如雪糕、冷飲和刺身等,以免傷及陽氣。
撰文:明藹寧 
圖片:資料圖片
冬天要注意頭部保暖,外出時不妨戴帽。冬天要注意頭部保暖,外出時不妨戴帽。
冬天要注意頭部保暖,外出時不妨戴帽。
每天做一次八段錦或五禽戲,或進行適當的拉筋,都可促進氣血運行。每天做一次八段錦或五禽戲,或進行適當的拉筋,都可促進氣血運行。
每天做一次八段錦或五禽戲,或進行適當的拉筋,都可促進氣血運行。
潮熱煩躁的陰虛人士建議進食枸杞子、鴨肉等。潮熱煩躁的陰虛人士建議進食枸杞子、鴨肉等。
潮熱煩躁的陰虛人士建議進食枸杞子、鴨肉等。
可用熱毛巾敷大椎穴(拇指位置),或在洗澡時用熱水沖洗,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要注意時間不要過長。可用熱毛巾敷大椎穴(拇指位置),或在洗澡時用熱水沖洗,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要注意時間不要過長。
可用熱毛巾敷大椎穴(拇指位置),或在洗澡時用熱水沖洗,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要注意時間不要過長。
盡量做到早睡晚起,早睡能令陽氣收斂,晚起氣溫較高,可以避免生病。盡量做到早睡晚起,早睡能令陽氣收斂,晚起氣溫較高,可以避免生病。
盡量做到早睡晚起,早睡能令陽氣收斂,晚起氣溫較高,可以避免生病。
蘿蔔具有清熱化痰、消積除脹之效,可平衡內熱。蘿蔔具有清熱化痰、消積除脹之效,可平衡內熱。
蘿蔔具有清熱化痰、消積除脹之效,可平衡內熱。
工作環境或家居光猛些,有助減輕或消除鬱悶感。工作環境或家居光猛些,有助減輕或消除鬱悶感。
工作環境或家居光猛些,有助減輕或消除鬱悶感。
手腳冰冷的陽虛人士不妨多吃核桃。手腳冰冷的陽虛人士不妨多吃核桃。
手腳冰冷的陽虛人士不妨多吃核桃。
註冊中醫師蘇敏婷註冊中醫師蘇敏婷
註冊中醫師蘇敏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