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糖尿會攞命 勿掉以輕心

甜食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去平穩血糖,不可吃太多。(設計對白) 甜食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去平穩血糖,不可吃太多。(設計對白)
甜食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去平穩血糖,不可吃太多。(設計對白)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更是本港十大致命疾病之一!根據統計數字,每10位港人就有1位是糖尿病患者,國際糖尿病聯盟更估計,到了2030年,患糖尿病的港人將激增至92萬人!不想自己淪為受害者,有必要多了解其成因,防患於未然。
患病徵狀不明顯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並不會有明顯病徵,很多時會被病人所忽略,但如果血糖長期嚴重過高,便會出現多尿或小便頻密、容易疲倦、經常口渴、體重下降等,換句話說,當病徵出現後才去檢測,有機會延誤診治。別看輕糖尿病對患者的影響,若血糖控制不當,有機會出現免疫能力變差,血糖長期過高又會對血管造成損害,令血管硬化、收窄,容易栓塞,而血管病變又會破壞心臟、腎臟、眼睛及神經系統。另外,糖尿病是引起心血管疾病、腎衰竭、失明、中風、下肢潰瘍的主要成因,更會引起酮酸中毒,有致命危險!若能及早確診與治療,對於預防併發症十分重要。
二型患者佔多數
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不能發揮應有功效所致,當胰島素出現問題,葡萄糖不能被正常轉化,便會積聚在血液中,形成血糖過高,多餘的糖分會經由尿液排出,形成糖尿。現時全港約有70多萬人患糖尿病,一型患者佔約2%,通常發病年齡較輕且有家族病史,病因跟免疫系統出問題有關,抗體破壞胰臟功能,令胰島素的分泌功能嚴重缺乏;二型患者則佔超過95%,過往以中老年人為主,近年則有年輕化迹象,成因與遺傳、肥胖、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除了一型和二型外,還有妊娠糖尿病和反應性糖尿病。
定期檢測有必要
若對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有懷疑,可利用血糖機「篤手指」 驗血糖,但這種方法並非百分之百準確,所以45歲或以上、肥胖、缺乏運動的人士應定期檢測。俗稱「飲糖水測試」的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OGTT)是現時最準繩的方法,如空腹或餐後血糖高於正常但未觸及糖尿病水平,便可診斷為「糖尿病前期」。另外,糖化血紅素(HbA1c)能反映身體過去2至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是近年常用來診斷糖尿病的一個指標(≧6.5%可確診糖尿病),還能預測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的機會。
「世界糖尿病日」知多啲
早於1991年已由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及世界衞生組織共同發起,日子為每年11月14日,以應對糖尿病對公眾健康的威脅,及至2007年獲正式確立為聯合國日,希望進一步喚起大眾對糖尿病的關注。今年的主題為「Access to Diabetes Care」,意思是要讓糖尿病患者獲得護理,詳情可瀏覽https://worlddiabetesday.org/about/
哪類人要提防?
‧有家族病史者
‧45歲或以上
‧運動量不足(平均每日少於30分鐘)
‧吸煙者
‧卵巢多囊症患者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的人士
‧身體過重或有中央肥胖問題
恒常運動,防止體重超標,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的發生。恒常運動,防止體重超標,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的發生。
恒常運動,防止體重超標,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的發生。
小便頻密、容易疲倦、經常口渴有可能是患病徵兆。小便頻密、容易疲倦、經常口渴有可能是患病徵兆。
小便頻密、容易疲倦、經常口渴有可能是患病徵兆。
近年受飲食習慣西化影響,糖尿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近年受飲食習慣西化影響,糖尿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近年受飲食習慣西化影響,糖尿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肥胖是致病成因之一,有必要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是致病成因之一,有必要保持健康體重。
肥胖是致病成因之一,有必要保持健康體重。
定期監測血糖指標,對防治糖尿病十分重要。定期監測血糖指標,對防治糖尿病十分重要。
定期監測血糖指標,對防治糖尿病十分重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