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森系建築 邁向綠色未來

由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構思的「Paris Smart City 2050」,把城市「森」化的可塑性呈現大家眼前。 由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構思的「Paris Smart City 2050」,把城市「森」化的可塑性呈現大家眼前。
由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構思的「Paris Smart City 2050」,把城市「森」化的可塑性呈現大家眼前。
當代大城市總是被密麻麻的高樓大廈佔據了大部分空間,因而被譏諷為「石屎森林」。要改變現狀,不一定要把原有建築推倒重來,只需要參考設計概念「Paris Smart City 2050」,以「森系穿搭」套用於現有的城市設施,賦予它們生產能源的功能,我們的城市勢必邁向一個綠意盎然的新時代。
花都變森林 Paris Smart City 2050
有沒有想過,每幢大廈在用水、照明、製冷、供暖等幾方面,消耗了地球多少能源?近年致力推動環保的設計師不再滿足於追求「零耗能建築」(Zero Energy Building),並嘗試研發「產能建築」,也就是所謂「正能量建築」(BEPOS),意思指建築物自身能生產所需能源,實現自給自足,甚至能回饋大自然。由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提出的設計概念「Paris Smart City 2050」,就計劃為未來的巴黎設置8個正能量塔,以應對全球暖化問題。這些塔樓的造型奇特,無不披上一層綠色外衣,像一株株巨樹,當中又以「Mangrove Towers」與「Photosynthesis Towers」最有特色。另外,塔樓內部集商、住用途於一身,可大幅減少因交通需求而排放的廢氣。如果一切成真,2050年的巴黎將變成森林城市,為未來城市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焦點1:Mangrove Towers
預想設於巴黎北站的「Mangrove Towers」,設計靈感來自植根於海岸、沼澤的紅樹林,其蜂巢狀外牆和塔頂均種滿植物,從高空俯瞰,極似一株氣根繁茂的紅樹。在功能上,「Mangrove Towers」可作為住宅、酒店和辧公室,享有交通方便的地利,而且底座設有壓電能量收集器,能將車站運作帶來的振動轉化為電能,加上外牆鋪設了太陽能電池板,可實現能源上的自給自足,從而減少碳排放。
焦點2:Photosynthesis Towers
說到巴黎市地標,除了艾菲爾鐵塔,還有城中第一高樓——蒙帕納斯大樓(Tour Montparnasse)。根據設計師的構想,這幢摩天大廈會被改造成垂直的中央公園「Photosynthesis Towers」,原本是灰黑色水泥外牆,將變為銀白色的螺旋狀玻璃結構,表面更滿布綠色植物,加上頂層設有被透明玻璃覆蓋的空中花園,看起來充滿未來感。若再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大樓的綠色外衣是由多個三角形微藻幕牆組成,它可以生產電力,並可進行光合作用,為城市帶來潔淨的氧氣。
同場加映
人造棕櫚樹 The Artificial Breathing Palm modular structure system
高廈林立的城市,常出現熱島效應,增加居住者中暑的風險。由意大利建築公司Mask Architects設計的得獎概念「The Artificial Breathing Palm modular structure system」,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緩解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城市熱島效應,其設計靈感來自當地常見的棕櫚樹。根據預想圖,它是一片獨特的樹林,當中有多株人造棕櫚樹,巨大的葉子如一把把遮陽傘,樹冠下設有多個冷卻霧化噴嘴,能持續噴射出冰涼水霧,營造涼爽的環境,樹頂則設有太陽能電池板,用於收集太陽能供建築物使用。另外,人造樹木的旁邊栽種了多棵真樹,創造出一個融入自然景觀的戶外休閒區。
白色紅樹林 Tsunami Park Skyscraper
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河口交會處或海岸邊的紅樹林,既是多種生物的棲息之所,又具備防風、消浪、緩流、固土等功能,因而被稱為「海岸衞士」。獲得2022 Skyscraper Competition第二名的概念建築「Tsunami Park Skyscraper」,就是受紅樹林的特性啟發,意圖在湯加狹窄的海岸線上築起這道白色防線,減弱海嘯的衝擊力。從預想圖所見,這片「紅樹林」由多支白色巨柱撐起頂部的平台建築,錯綜複雜,高高低低,使建築下層結構存在大量孔隙,可消散海嘯的巨大力量。當風平浪靜時,混凝土立柱之間可進行捕魚、垂釣等活動,亦可辦水上市集;上層則為住所及空中花園,因離海平面較高,就算遇上海嘯,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撰文:何雨晴 
圖片:互聯網
蒙帕納斯大樓變成垂直的中央公園,設計充滿未來感。<br>©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蒙帕納斯大樓變成垂直的中央公園,設計充滿未來感。<br>©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
蒙帕納斯大樓變成垂直的中央公園,設計充滿未來感。
©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
Mangrove Towers集多種功能於一身,還能自行生產潔淨能源。<br>©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Mangrove Towers集多種功能於一身,還能自行生產潔淨能源。<br>©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
Mangrove Towers集多種功能於一身,還能自行生產潔淨能源。
©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
這些人造棕櫚樹可於晚上提供照明。這些人造棕櫚樹可於晚上提供照明。
這些人造棕櫚樹可於晚上提供照明。
Mangrove Towers的設計靈感來自紅樹林茂密的根部。Mangrove Towers的設計靈感來自紅樹林茂密的根部。
Mangrove Towers的設計靈感來自紅樹林茂密的根部。
「The Artificial Breathing Palm modular structure system」可為備受熱島效應困擾的城市人提供解決方案。「The Artificial Breathing Palm modular structure system」可為備受熱島效應困擾的城市人提供解決方案。
「The Artificial Breathing Palm modular structure system」可為備受熱島效應困擾的城市人提供解決方案。
「Tsunami Park Skyscraper」由中國設計師Wang Jue、Zhang Qian、Zhang Changsheng、Li Muchun、Xu Jing共同構思。「Tsunami Park Skyscraper」由中國設計師Wang Jue、Zhang Qian、Zhang Changsheng、Li Muchun、Xu Jing共同構思。
「Tsunami Park Skyscraper」由中國設計師Wang Jue、Zhang Qian、Zhang Changsheng、Li Muchun、Xu Jing共同構思。
三角形微藻幕牆能生產電力,並可透過光合作用,提供潔淨氧氣。三角形微藻幕牆能生產電力,並可透過光合作用,提供潔淨氧氣。
三角形微藻幕牆能生產電力,並可透過光合作用,提供潔淨氧氣。
設計師希望這片樹林能給人們一個舒適的社交空間。設計師希望這片樹林能給人們一個舒適的社交空間。
設計師希望這片樹林能給人們一個舒適的社交空間。
建築物下層由多支混凝土立柱組成,風平浪靜時,可作為水上市集。建築物下層由多支混凝土立柱組成,風平浪靜時,可作為水上市集。
建築物下層由多支混凝土立柱組成,風平浪靜時,可作為水上市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