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立秋將至 防燥要及時

預防秋燥,最好梗係食番個梨滋潤一下!(設計對白) 預防秋燥,最好梗係食番個梨滋潤一下!(設計對白)
預防秋燥,最好梗係食番個梨滋潤一下!(設計對白)
雖然天氣仍然炎熱,但原來星期二已是「立秋」,即秋季第一個節氣,意味着要為迎接乾燥日子作準備,否則有可能受燥邪侵犯,出現喉嚨乾涸、口唇乾裂、皮膚痕癢等問題。
秋燥分兩類
燥屬於秋季的主氣,意思指天氣乾燥,空氣濕度下降,而在中醫學角度,秋天對應五臟的肺經,因肺是嬌臟,相對脆弱,其功能特別易受影響。由於「肺主皮毛,開竅於鼻」,當秋燥加上肺熱,鼻腔會感到不適,又因耳鼻喉相連,於是整個呼吸系統都會受牽連。註冊中醫師劉芷寧表示,秋燥可分為涼燥和溫燥,前者會出現明顯的乾燥徵狀,或會有風寒襲表的表證,如鼻塞、頭痛、怕冷、嘴唇乾裂、咽喉乾涸、乾咳而痰少、痰質清稀等,後者除了有咽喉乾、頭痛、咳嗽但痰少,或痰很難咳出的徵狀外,亦會較易口渴、心情煩躁和大便乾結難排。
上工治未病
雖然天氣尚未轉涼,但中醫有「上工治未病」的說法,也就是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這一點對長者來說尤其重要。據劉醫師指出,當燥邪經由鼻、口侵襲肺臟,津液會減少,可導致口乾舌燥、咽喉痕癢、聲音沙啞,又因肺與大腸關係密切,燥邪侵肺會令大腸失去滋養,繼而出現大便秘結,所以平時要多喝暖水,並多吃雪梨、木瓜、無花果、香蕉等蔬果,藉此滋潤身體,幫助排便。另一方面,進食沙參、蓮子、山藥、杏仁、麥冬、玉竹、蜂蜜、雪耳、百合等食材,也可收到滋陰潤燥、益胃生津的效果。
宜早睡早起
除了多吃潤燥食物,飲食方面也有些禁忌要注意,特別是嗜食煎炸食物又經常熬夜的人士,身體易受燥熱之邪入侵,或會灼傷脈絡,導致流鼻血,所以應盡量遠離辛辣、刺激、煎炸、熏烤等食品。
至於生活習慣的調整有4大要點:第一,夏天過後,日短夜長,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養生之道在於保養自身陽氣,宜早睡早起,避免過度疲勞和熬夜;第二,肺主皮毛,燥邪易引發皮膚乾燥痕癢及起疹,所以要注意保濕;第三,入秋後的氣溫會漸漸轉涼,胃腸道會變得特別敏感,要注意胃部保暖;最後是平日可透過按壓穴位來改善燥症,如合谷穴、曲池穴、三陰交穴等,可提升免疫力,防病強身。
潤燥食療參考
簡易版
參麥蜂蜜茶
材料:花旗參10克、麥冬10克、蜂蜜適量(1人分量)
做法:將花旗參及麥冬稍微沖洗,加入熱水焗約15分鐘。
功效:潤肺益氣,生津清熱。
焗無花果水
材料:無花果2粒、雪梨乾3片(1人分量)
做法:將無花果及雪梨乾稍微沖洗,加入熱水焗20分鐘。
功效:養陰潤腸利咽,適合老少飲用。
進階版
蘋果雪梨螺片湯
材料:蘋果2個、雪梨1個、百合30克、無花果6粒、麥冬12克、螺片1塊、瘦肉半斤(3~4人分量)
做法:1.蘋果、雪梨去皮去芯及切件,瘦肉汆水,螺片以清水浸片刻並瀝乾,無花果、百合、麥冬沖洗。
2.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2公升水,大火煲30分鐘,再轉細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潤肺止咳。
滋陰養肺湯
材料:海底椰20克、麥冬15克、南北杏各10克、龍眼肉10克、百合30克、陳皮5克、蜜棗1枚、瘦肉300克(2人分量)
做法:所有材料先浸約15分鐘,放入鍋內加2公升水,大火煲滾後轉細火煲約1.5小時。
功效:滋陰養肺,補心安神。
撰文:明藹寧
多喝水可滋潤身體,預防便秘。多喝水可滋潤身體,預防便秘。
多喝水可滋潤身體,預防便秘。
按壓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最高點往上約四橫指處的三陰交穴,有助多生津液,減少口乾便秘。按壓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最高點往上約四橫指處的三陰交穴,有助多生津液,減少口乾便秘。
按壓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最高點往上約四橫指處的三陰交穴,有助多生津液,減少口乾便秘。
參麥蜂蜜茶參麥蜂蜜茶
參麥蜂蜜茶
早睡早起是秋季的養生之道,避免熬夜,以保養自身陽氣。早睡早起是秋季的養生之道,避免熬夜,以保養自身陽氣。
早睡早起是秋季的養生之道,避免熬夜,以保養自身陽氣。
曲池穴位於手肘彎曲處,加以按壓有助清熱、紓緩皮膚敏感及提高免疫力。曲池穴位於手肘彎曲處,加以按壓有助清熱、紓緩皮膚敏感及提高免疫力。
曲池穴位於手肘彎曲處,加以按壓有助清熱、紓緩皮膚敏感及提高免疫力。
焗無花果水焗無花果水
焗無花果水
當燥邪入肺,津液會減少,可導致咽喉癢或嚴重乾咳。當燥邪入肺,津液會減少,可導致咽喉癢或嚴重乾咳。
當燥邪入肺,津液會減少,可導致咽喉癢或嚴重乾咳。
註冊中醫師劉芷寧建議大家少吃煎炸辛辣的食物。註冊中醫師劉芷寧建議大家少吃煎炸辛辣的食物。
註冊中醫師劉芷寧建議大家少吃煎炸辛辣的食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