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機會嚟喇!係時候出走賞蝶去

燕鳳蝶<br>是香港體形最小的鳳蝶,後翅有長長尾突,屬本地罕見品種。 燕鳳蝶<br>是香港體形最小的鳳蝶,後翅有長長尾突,屬本地罕見品種。
燕鳳蝶
是香港體形最小的鳳蝶,後翅有長長尾突,屬本地罕見品種。
每逢假日,大家會安排甚麼節目?是例牌的Shopping、睇戲、食飯和行街?不如趁天氣和暖做個健康都市人,到戶外賞蝶親親大自然!全港有約260種蝴蝶,單是大埔鳳園蝴蝶保育區的蝴蝶品種就超過200種,佔全港總數約8成,當中更有不少是難得一見的稀有品種,所以無論你是否對蝴蝶生態有興趣,抑或純粹想在綠油油的郊野散步打卡,這個本地「蝴蝶天堂」都值得一去!
黃金時段出沒
親親大自然之前,不妨先了解這個賞蝶勝地的歷史。早於1980年,鳳園蝴蝶保育區約42公頃土地已被列入「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到2004年更在「新自然保育政策」下被評為加強保育地點,成為亞洲著名的賞蝶勝地。據蝴蝶保育區高級項目經理(生態保育)趙玉蓮(Colleen)表示,園內可觀賞的蝴蝶品種約220種,但她建議市民選擇好天氣的日子才賞蝶,她說:「雖然正值乍暖還寒的春天,但當氣溫介乎攝氏約24至35度之間,蝴蝶就比較活躍。另外,蝴蝶通常在早上9時至11時及下午2時至4時吸食花蜜,到黃昏後便隱藏於密林。」所以有意捕捉蝴蝶身影的,不妨把握這些黃金時段。
以蜜源植物吸引
園內設有多個區域,包括生態池、濕地和不同主題的蝴蝶樂園。Colleen指出為了配合蝴蝶的飲食習性,園內種植了不同種類蝴蝶幼蟲喜歡吃的寄主植物,以及提供花蜜作補充能量的蜜源植物,藉此吸引蝴蝶聚居。逛了一圈,就看到很多常見品種,例如黃色翅底配紅色斑帶的彩灰蝶、翅膀呈褐紅色和滿布白色斑點的波蜆蝶、黑色翅膀中有3條白色斑紋的中環蛺蝶、看似枯葉的鈎翅眼蛺蝶,以及超迷你的孔子黃室弄蝶等。
罕有燕鳳蝶
最令人雀躍是園內會出現一些罕見品種,如拍攝當日便幸運地一睹燕鳳蝶的風采。Colleen指在本地相當罕見的燕鳳蝶,會經常在此出現,原因是園內所種植的受保護植物─寬藥青藤正是其幼蟲的寄主植物,故能吸引牠們棲息。燕鳳蝶最特別之處是後翅部分有長長的尾突,而且有吸水習性,會一邊吸收水中的礦物質,一邊在腹部排出多餘水分,被漁護署評為具保育價值的品種之一。
日本蝴蝶南下過冬
除了燕鳳蝶,場地義工亦不時捕捉到其他稀有品種,例如翅膀腹面呈橙色的黑斑傘弄蝶,又如後翅有橙黃色斑紋的綠弄蝶,以及有尾突和黑色臀角斑的三斑趾弄蝶,都同屬珍稀品種,顏色突出,大家到園內觀賞時,不妨落足眼力尋找牠們的身影。Colleen續道:「除了本地蝴蝶外,鳳園工作人員於2011年進行越冬斑蝶標放研究時,也曾在深水灣發現一隻由日本遷飛至香港的大絹斑蝶,為亞洲地區越冬斑蝶遷移路線的一項重要發現。」為了讓大眾有機會親親這些「特別種」蝴蝶,現時園區會在每個月最後一個周日,舉辦公眾導賞團,有意了解蝴蝶生態或考考自己觀察力的話,就不要錯過。
(查詢電話:3111 7344)
周圍都有觀蝶勝地
除了鳳園,本地亦有多個賞蝶勝地,包括位於新界西北部的小冷水蝴蝶保育區,經修復後種植了台灣相思、耳果相思和紅膠木等樹種,於1999年開始出現了越冬斑蝶群。另外,在大埔鹿頸會有機會遇上達摩鳳蝶和大紅蛺蝶;在大埔滘則可發現斐豹蛺蝶和窄斑鳳尾蛺蝶;而屯門龍鼓灘就多見柑橘鳳蝶或紅鋸蛺蝶。
唔一定成蛹
不同種類的蝴蝶,都有不同生活習性。例如大多數蝴蝶會以蟲卵或蛹的形態過冬,但斑蝶卻是少數的例外,會以成蟲形態過冬。每年秋末,斑蝶會從寒冷的地方遷飛至天氣較暖的沿岸地區過冬,因此每年冬季香港都會出現大量南下斑蝶。
另外,有些品種在不同季節會出現不同形態,統稱為季節異型。濕季型的顏色會較鮮艷,翅膀圖案清晰,旱季型則略顯暗淡,圖案亦較模糊,如白彩弄蝶和曲紋紫灰蝶便是最佳例子。
年桔變寄主植物
每逢農曆新年後都有很多年桔剩下,如果丟掉會好浪費。其實桔葉是本地7種鳳蝶科蝴蝶幼蟲最愛吃的樹葉,當中包括常見的玉帶鳳蝶、玉斑鳳蝶、柑橘鳳蝶、藍鳳蝶、碧鳳蝶、美鳳蝶和達摩鳳蝶。想了解多一點,可參加小冷水蝴蝶保育區在3月18日舉辦的生態導賞團「良辰桔日 親子年桔培育日」,便能透過參與生態導賞和年桔種植工作坊,加深對蝴蝶生態的認識。
網址:www.slsbutterflyhabitat.org
本地昆蟲多的是
除了蝴蝶,春日還有很多漂亮的小昆蟲。如本地罕見的方斑異麗金龜,成蟲活躍於夏季。紅鼻蟬是本地常見物種,身形修長而美麗,於春夏出沒。華麗寬腹蜻多於4月至8月出現,雄性背面呈鮮紅色,而黑色腹面的第3至第8節有成對的黃色斑。雌性的腹部呈黃色,背面有5條黑色紋,可於林地或淡水濕地找到。
撰文:林佩婷
攝影:胡振文
部分相片:IG@eddycheng1117、Chiu Yui Hong
高級項目經理(生態保育)Colleen高級項目經理(生態保育)Colleen
高級項目經理(生態保育)Colleen
除了圖中的馬纓丹外,常見的蜜源植物還包括連生桂子花、假馬鞭和龍船花等。除了圖中的馬纓丹外,常見的蜜源植物還包括連生桂子花、假馬鞭和龍船花等。
除了圖中的馬纓丹外,常見的蜜源植物還包括連生桂子花、假馬鞭和龍船花等。
彩灰蝶<br>翅底主要是黃色,後沿有紅色斑帶,有假頭,是常見品種。彩灰蝶<br>翅底主要是黃色,後沿有紅色斑帶,有假頭,是常見品種。
彩灰蝶
翅底主要是黃色,後沿有紅色斑帶,有假頭,是常見品種。
孔子黃室弄蝶<br>以黃黑色為主,體形細小,經常被誤認為蛾。孔子黃室弄蝶<br>以黃黑色為主,體形細小,經常被誤認為蛾。
孔子黃室弄蝶
以黃黑色為主,體形細小,經常被誤認為蛾。
在大埔滘,較大機會見到亮眼的斐豹蛺蝶。在大埔滘,較大機會見到亮眼的斐豹蛺蝶。
在大埔滘,較大機會見到亮眼的斐豹蛺蝶。
年桔原來是7種鳳蝶的寄主植物,經修剪後栽種,有利於蝴蝶生長。年桔原來是7種鳳蝶的寄主植物,經修剪後栽種,有利於蝴蝶生長。
年桔原來是7種鳳蝶的寄主植物,經修剪後栽種,有利於蝴蝶生長。
鳳園的42公頃土地,劃分了不同區域,而且種滿不同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鳳園的42公頃土地,劃分了不同區域,而且種滿不同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
鳳園的42公頃土地,劃分了不同區域,而且種滿不同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
黑斑傘弄蝶<br>成蟲身體和翅膀腹面呈橙色,多於1、3月至9月出沒,十分罕見。黑斑傘弄蝶<br>成蟲身體和翅膀腹面呈橙色,多於1、3月至9月出沒,十分罕見。
黑斑傘弄蝶
成蟲身體和翅膀腹面呈橙色,多於1、3月至9月出沒,十分罕見。
中環蛺蝶<br>黑色翅膀有3條白色橫間,又俗稱三間仔。中環蛺蝶<br>黑色翅膀有3條白色橫間,又俗稱三間仔。
中環蛺蝶
黑色翅膀有3條白色橫間,又俗稱三間仔。
曾於深水灣發現一隻由日本西山遷飛至香港的大絹斑蝶,相當罕有。曾於深水灣發現一隻由日本西山遷飛至香港的大絹斑蝶,相當罕有。
曾於深水灣發現一隻由日本西山遷飛至香港的大絹斑蝶,相當罕有。
在屯門龍鼓灘,則有機會發現線條優美的柑橘鳳蝶。在屯門龍鼓灘,則有機會發現線條優美的柑橘鳳蝶。
在屯門龍鼓灘,則有機會發現線條優美的柑橘鳳蝶。
紅鼻蟬<br>幼蟲以樹根或有機物作食糧,成蟲吸食植物汁液或露水,紅黑色為主。紅鼻蟬<br>幼蟲以樹根或有機物作食糧,成蟲吸食植物汁液或露水,紅黑色為主。
紅鼻蟬
幼蟲以樹根或有機物作食糧,成蟲吸食植物汁液或露水,紅黑色為主。
這塊土地正在修建,日後有望成為愛吸水蝴蝶的聚居地。這塊土地正在修建,日後有望成為愛吸水蝴蝶的聚居地。
這塊土地正在修建,日後有望成為愛吸水蝴蝶的聚居地。
白傘弄蝶<br>頭和胸部長滿橙色細毛,腹部及翅底有黑白色相間斑紋,通常於3月至10月出現。白傘弄蝶<br>頭和胸部長滿橙色細毛,腹部及翅底有黑白色相間斑紋,通常於3月至10月出現。
白傘弄蝶
頭和胸部長滿橙色細毛,腹部及翅底有黑白色相間斑紋,通常於3月至10月出現。
綠弄蝶<br>翅膀有綠色或黃綠色等金屬色澤,後翅有橙黃色斑紋,多於早上及黃昏出沒。綠弄蝶<br>翅膀有綠色或黃綠色等金屬色澤,後翅有橙黃色斑紋,多於早上及黃昏出沒。
綠弄蝶
翅膀有綠色或黃綠色等金屬色澤,後翅有橙黃色斑紋,多於早上及黃昏出沒。
在小冷水蝴蝶保育區,會較常見到不同種類的越冬斑蝶,如上文提過的大絹斑蝶便屬於此品種,參觀前記得預先申請。在小冷水蝴蝶保育區,會較常見到不同種類的越冬斑蝶,如上文提過的大絹斑蝶便屬於此品種,參觀前記得預先申請。
在小冷水蝴蝶保育區,會較常見到不同種類的越冬斑蝶,如上文提過的大絹斑蝶便屬於此品種,參觀前記得預先申請。
旱季型(上)和濕季型(下)白彩弄蝶的顏色和圖案,明顯有分別。旱季型(上)和濕季型(下)白彩弄蝶的顏色和圖案,明顯有分別。
旱季型(上)和濕季型(下)白彩弄蝶的顏色和圖案,明顯有分別。
華麗寬腹蜻<br>因腹部寬闊而命名,多於林地或淡水濕地生活,屬本地常見物種。華麗寬腹蜻<br>因腹部寬闊而命名,多於林地或淡水濕地生活,屬本地常見物種。
華麗寬腹蜻
因腹部寬闊而命名,多於林地或淡水濕地生活,屬本地常見物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