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盡其用 身價飆升 藝術性高
提起木材,大家會否憶起小時候家中哪張古老木櫈?其實,木製品不一定與「咸豐年」或「老套」扯上關係,隨着可持續發展潮流興起,愈來愈多年輕人氣品牌及獨立設計師用木材打造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家具與潮流玩意。本地一間木廠「木」盡其用,將回收木材結合環保理念,打造出藝術感與實用性兼備的多元化木製品,令廢木得以重生,甚至變出新驚喜!
一切從颱風開始
早前逾70年歷史的志記鎅木廠結業,引起大眾關注之餘,就連一向關注環保議題、熱愛大自然的明星鍾楚紅也大嘆不捨!其實在本地,珍惜木材者大有人在,其中「香港木庫」創辦人黃卓健(Ricci),便以「R3–ReCYCLE, ReDESIGN, ReLINK」為宗旨,並結合美感設計與環保再用理念,賦予回收木材「第二生命」。Ricci憶述開始回收樹木再造,是颱風「山竹」席捲全港那一年,他說:「當時見到太多倒塌樹木被送去堆填區,覺得好浪費。」加上Ricci讀書時主修建築,後來又從事室內設計與藝術工程相關的工作,於是漸漸萌生廢木再用的念頭,將從各區回收的塌樹化成可用木材,再製成美觀實用的物件,將一圈圈的本土歷史,送回社區和港人家中。
與時尚亦能掛鈎
到過木庫參觀的人,大概也會被廠房內的「木材山」震撼!大大小小、不同形態的塌樹幹堆疊擺放在一起,有種不受束縛的大自然野性美,因此經常吸引明星、模特兒和KOL到此一遊兼打卡。木庫近年也跟上潮流步伐,與不同的時尚品牌合作。Ricci說:「木庫跟許多時尚產業一樣,希望透過可持續發展,達到減廢和減碳的目標。首先我們不會隨意捨棄木材,會將快要淪為垃圾直送堆填區的樹木救下,以免在堆填過程中產生甲烷排放。其次是拒絕入口外國木材,也不胡亂砍伐森林,此舉既不浪費本地倒塌樹木,又可製作出實用的家居用品或大型裝置,與時尚界的升級再造理念不謀而合。」
廢木變9.6米長椅
最近木庫合辦「嶼木同行」特別企劃,將一張9.6米長的再造木長椅─「木。聞」,擺放在東薈城名店坊展覽。據Ricci表示,該木椅以大嶼山地貌為靈感,並由大嶼山不同地方,如梅窩、東涌及芝麻灣回收所得的原生木材製成。大嶼山水口村第10代原居民陳鳳明(Mink)是捐木者之一,所捐出的荔枝樹由父親生前花盡半生心血一手栽種,後因父親晚年病重,被迫荒廢果園,徒留遺憾。所以藉着今個企劃,能夠將荔枝木化為木椅,不但可以「木」盡其用,也能讓更多人了解水口村的故事。
Ricci也大讚這些本地常見的荔枝樹容易種植,加上木色偏深紅、木紋美觀、木質堅硬又散發香味,用來製作木椅最適合不過。想用眼睛看、用手觸摸、用心感受「木。聞」裝置的話,可由現在起到訪商場。醒個貼士畀大家:除了站立或坐下感受大自然與藝術的結合外,走上一層從高處俯瞰整張椅子,更可將整個大嶼山的地貌盡收眼底,不妨試試!
即學DIY與保養技巧
木材除了可變為上述大型藝術裝置,也可化身為小型家品,例如杯墊、花瓶、手機架等。Ricci指出這類小型木製品最適合新手製作。「首先是準備木材,再用砂紙打磨表面不夠細緻的地方,打磨時記得動作要左右磨擦,而不能打圈,否則會磨損木材表面的紋理。之後搽上3層護木油保護木材(待每一層乾透之後才可搽下一層),然後每年補搽一層油,就可以保持木製品整潔如新,其他木製家具的保養也是類同。」
變身潮玩夠Fun又有價有市
別以為木材只適用於製作家具或大型藝術品!愈來愈多潮牌設計師及藝術家,將木材融入不同設計,並製作出相當有話題性的作品,而且有價有市!
木雕Companion天價成交
世界頂尖藝術家KAWS的作品一向引人注目,去年他將2016年在英國Yorkshire Sculpture Park大型展覽中展出的巨大「Good Intentions」木雕縮小,變成40cm高的木雕Companion售賣。雖然設計上完全參照巨大版,但全球僅限量100隻,而且每隻都有KAWS親筆簽名和自己的編號,所以推出後即被瘋搶!在今年10月一個拍賣會上,更創下約HK$39.8萬(44,100英鎊)的高價成交紀錄,相當誇張!到今年8月日本玩具品牌MEDICOM TOY,亦再度攜手潮牌A BATHING APE®與人氣木家具品牌Karimoku,限量推出尺寸400%(約280mm)的BABY MILO® HORIZON。今回Karimoku用上深淺不一的木紋材質拼接出卡通形象BABY MILO,即使定價約HK$15,143(連稅約286,000日圓),依然大把人瘋搶,一件難求!
木藝師神還原產品
越南木藝師Phuong Nguyen有着一雙巧手,他的工作室The Wooden Model Design Shop精於打造各種精細的木雕藝術品,例如相機與汽車模型,能夠準確的還原每個細節。他製作出來的相機模型,包括SONY、LEICA、CANON等品牌推出的熱門型號,當中每一個按鍵都能操作,就連精細的鏡頭組件也可以替換。至於縮小版汽車模型,更是精雕細琢,連「軚盤」都能夠細緻呈現。
撰文:羅學芝
部分攝影:方偉堅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