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防急性腸炎處理食物要小心

生、熟食物必須分開儲放。 生、熟食物必須分開儲放。
生、熟食物必須分開儲放。
上星期有網民發文稱誤飲曱甴紅豆冰而患上腸胃炎,隨即引起廣泛報道,也令公眾意識到食物安全的問題。眾所周知,吃下受污染的食物,可導致嘔吐、腹瀉等腸胃炎徵狀,而隨着天氣轉涼,特別容易出現病毒性腸胃炎。不想被病魔有機可乘,就要做足預防措施,不妨參考社會醫學專科醫生方玉輝醫生的建議。
急性較常見
肚屙是腸道發炎的主要病徵,但原來腸炎可分為慢性及急性,前者多為長期病患,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腸易激綜合症等等,成因有可能是免疫系統失調、遺傳、受負面情緒影響等,病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至於腸道受細菌或病毒侵襲而出現的炎症屬急性,其中細菌引致的腸胃炎於夏天發生的機率較高,當處理食物的過程不夠衞生,就有機會令食物受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志賀氏桿菌等細菌污染。病毒性腸胃炎則常見於天氣較涼的季節,可由多種病毒引致,最常見是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
須注意衞生
據方玉輝醫生表示,急性腸胃炎通常由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引致,因此防病必須由堵截病源做起!雖然暑假快要結束,但天氣炎熱,感染細菌性腸胃炎的風險依然很高,所以處理食物時要特別小心,例如生熟食物要分開儲放以免交叉感染、吃剩的食物要冷藏、刺身冷盤要避免在室溫放置太長時間、翻熱食物要徹底加熱、避免進食未熟透的海產等等。另外,踏入秋天,不少人會多吃火鍋,謹記不要為了追求鮮味而忽略食物是否完全熟透。最後,方醫生提醒大家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吃飯前、如廁後都要把雙手洗乾淨。
補水最重要
急性腸胃炎的病徵為上吐下瀉、肚痛肚脹、作嘔作悶、食欲不振等,一般會維持約3天,其後會自行康復。如無必要,應避免服用止瀉藥,因為止瀉藥會減慢腸臟蠕動,阻礙病菌排出體外。患者初期以禁食為主,但必須多喝水,以補充因嘔吐或腹瀉而流失的水分。當病情好轉及稍有胃口,可進食易消化的稀粥,但粥內要避免加入肉及肥膩食物。另外,患者要遠離煎炸油膩、難以消化及具刺激性的食物(如濃茶、咖啡等),亦要避免飲奶或進食奶類食品,以防加重腸胃負擔。待病愈數天後,才慢慢恢復正常的飲食模式。
勿胡亂服藥
至於病毒性腸胃炎的徵狀一般會較嚴重,除了腹瀉及嘔吐,還有可能頭痛、發燒及腹痛。患者通常在染病後一至兩天便出現徵狀,病情可持續約一星期,之後會自行痊愈。若徵狀持續惡化,沒有好轉,如屙嘔情況嚴重,甚至出現精神狀態欠佳的問題,就要馬上求醫,不應自行亂服藥,以免弄巧成拙。順帶一提,病毒可經由患者的嘔吐物、排洩物傳播,照顧者應勤洗手,以防中招。
撰文:馮子伊
圖片:互聯網
吃火鍋時要注意食物是否完全熟透。吃火鍋時要注意食物是否完全熟透。
吃火鍋時要注意食物是否完全熟透。
急性腸胃炎的病徵包括上吐下瀉、肚痛肚脹等。急性腸胃炎的病徵包括上吐下瀉、肚痛肚脹等。
急性腸胃炎的病徵包括上吐下瀉、肚痛肚脹等。
避免進食未熟透的海產,可減少中招機會。避免進食未熟透的海產,可減少中招機會。
避免進食未熟透的海產,可減少中招機會。
社會醫學專科醫生方玉輝醫生社會醫學專科醫生方玉輝醫生
社會醫學專科醫生方玉輝醫生
吃飯前、如廁後都必須洗手。吃飯前、如廁後都必須洗手。
吃飯前、如廁後都必須洗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