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農夫魚稻共生種酒米
香港開埠初期只是小漁村,蛻變至今日的大都市,寸金尺土,有地都用來建築,魚塘、農地少之又少。不過隨着近年陸續出現有機耕作及優質養魚場,本地耕種文化亦再現。早前就有港人在大帽山推行本地首個魚稻共生養殖,種植日本釀酒米和飼養脆肉鯇,更成功利用酒米來釀清酒,打造出別具一格的本地品牌,將本地農產發揚光大!
專業人士變農夫
香港可以耕種的田地不多,農產品收益被認為不算高,可以算是夕陽行業,不過依然有人願意入行。Tom以前從事品牌顧問和市場總監,卻在去年於大帽山租下超過2萬平方呎農地,發展香港首個魚稻共生養殖,滿有信心建立自家品牌,由專業人士走向職業農夫之路。很多產品都可以創造香港品牌,為何Tom會揀選農業呢?「數年前內地有個大型街市項目想效法香港的模式,團隊在做資料搜集時,發現香港的土壤和水質甚佳,農產品市場卻很少,覺得這行業大有可為,於是決定深入研究。」
種酒米、飼養脆肉鯇
在思考種植方向時,Tom將精養、有機、高質量和能否吸引別人入行列作4大要點,最後發現「雙贏」的魚稻共生養殖相當適合。為加強農業知識和技巧,Tom曾到廣西學習,並參加網上課程,經過幾年,在內地試行成功,就決定在香港實踐。Tom說:「其實種甚麼都可以,重點是如何為成品發掘出路,故我決定以本地農作物,再加釀造的意念,配合不同工藝,藉以打造自家品牌,種酒米釀酒是一個好選擇。」定好大方向,Tom與拍檔終於決定先種植日本酒米山田錦,同時飼養食用魚如脆肉鯇,以增加收成。
由零開始收穫豐富
大帽山的土質肥沃,又有天然的山水灌溉,是適合種植的好地方。由於疫情關係,很難聘請內地專業農夫來港,於是Tom就和拍檔由零開始,自行開墾耕地。然而萬事起頭難,未開發的泥土最初質感猶如芝麻糊,要用機器挖成耕地,才適用於種米養魚,過程中要彎腰插秧,笑言攰到腳震。養魚方面亦花心思,要由魚苗養起,更不時要檢查水質以提高魚苗存活率。他說種米養魚期間試過水浸,又試過有30多頭牛闖入農地等,每個過程都相當難忘;不過慶幸辛苦未有白費,第一造山田錦存活率超過5成,脆肉鯇產量預計最高可達15,000斤。現時田裏正種植第二造的山田錦,同時間亦試種雄町和五百萬石2款酒米,期望有好收成。
本地食材變身商品
收成過後就要為成品找出路,Tom指出除了原條出售,也會跟廠商合作推出炸魚皮、酸菜魚等副產品。山田錦則配合本地富代表性的奇楠沉香,運送至日本靜岡縣的酒廠釀製,打造出2款富本地風味的香港清酒。他指出新品甫推出市場已一鳴驚人,得到不少回響,所以現時除了種日本酒米,也打算種啤酒花釀啤酒、種大麥釀氈酒等,讓本地的農業品牌發揚光大。「無論環境怎樣轉變,大家對吃的追求是不變的。現時世界的趨勢是在地覓食,最優質的農產品其實就是在自己屋企附近,香港的優勢是水土比大家想像中高質,如果有好的耕種方法,我們只要專注1至2款農作物便容易成功,可算是本地農業的出路。」
網址:www.yuedobrewery.com
復耕二澳米
位於大嶼山西北面的二澳村,於2012年開始復耕計劃,由二澳農作社實行和統籌,復耕計劃整體面積約100萬平方呎,農田佔地80萬平方呎,現時該區已復耕的農地約有10萬平方呎,是香港最大的有機稻米田,主要種植馬霸米、美香粘和台灣秈十號米。除了大米,還有蔬果和蜜糖等出品。
荔枝窩種咖啡樹
荔枝窩在新界東北,是傳統客家圍村,於2017年投入荔枝窩復耕活動的「荔林咖啡」,最初種植薑和薑黃,後來發現該區氣候適合種咖啡,2019年開始試種,現有5個品種的咖啡樹,用放養形式於未復耕的梯田種植,現約有200棵咖啡樹,並有咖啡豆可採收。
元朗種日本提子
香港土地可以種植的水果種類不算多,大多是士多啤梨、香蕉及小量的火龍果和龍眼等。元朗的朗屏士多啤梨葡萄園有20萬平方呎果園,選用其中8萬平方呎引入日本香印提子種植,到現時種植晚夏和巨峰提子,按收成期日子開放果園,讓客人採摘。
撰文:林佩婷
攝影:方偉堅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