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最老盆地遺迹 證42.5億年前撞擊
華採集月背現場樣本分析
內媒昨日報道,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研究嫦娥六號採集返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樣本,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團隊確定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擊遺迹南極—艾特肯盆地(SPA盆地)形成於42.5億年前,為太陽系早期大型撞擊歷史提供初始錨點,對月球科學分析具有重大學術意義。研究論文已在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刊登。
學界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推測SPA盆地形成時間,包括透過撞擊隕石坑統計法獲得年齡範圍。專家或可通過月球隕石樣本和採自月球正面的月壤樣本研究,發現43.5億年至43.3億年曾發生一次全月球熱事件,推測為SPA盆地大型撞擊事件。惟人類從未獲得來自「第一現場」SPA盆地的樣本實證,專家此次研究最終發現,也確認兩者無關。
逾1600樣本 挑選20件研究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陳意團隊從5克月壤中,篩選出超過1,600顆小於200微米的岩屑,基於細緻的岩石學分類,再從中挑選出20顆具有代表性的蘇長質岩屑顆粒,展開岩石學、地球化學和年代學研究工作。研究發現,新採樣的蘇長質岩屑在全岩成分和礦物組成與月球正面月壤樣本中的蘇長岩一致,但在礦物的主、微量元素成分上具明顯區別。
團隊進一步透過岩屑中微小含鋯礦物展開鉛同位素定年分析,辨識出42.5億年和38.7億年兩期撞擊事件。團隊基於遙感數據展開溯源調查,最終確定盆地形成時間,為重塑月球早期一級演化序列提供參考基點和科學依據。本報綜合報道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