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培育出孤雄小鼠 活到成年舉世關注
克服單性生殖挑戰 開拓再生醫學發展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團隊成功利用胚胎幹細胞工程技術,培育出基因只來自兩隻雄性的實驗小鼠,而且創紀錄地活到成年。研究引起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被認為克服了哺乳動物單性生殖中前所未有的挑戰,為再生醫學發展開拓道路。論文周二刊登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
舊紀錄只存活48小時
過往研究顯示,哺乳類動物生殖遵循受精卵發育法則,不存在自然單性生殖現象。科學家1990年代初發現哺乳類動物存在印記基因,導致後代正常發育離不開父母雙方完整的遺傳訊息。2004年日本東京農業大學科學家精準修改關鍵印記基因調控區,首次成功培育出只有兩個媽媽的孤雌小鼠。2018年,中國科學家創造出只有兩個爸爸的孤雄小鼠受精卵,但小鼠只存活48小時就不幸死亡。
增磅迅速 探索欲更強
研究團隊在追本溯源過程中發現,多個印記基因與小鼠發育問題緊密相關,於是進行五輪對19個不同印記區段進行基因編輯,最終約30%的孤雄小鼠成功存活至成年。論文研究第一兼通訊作者李治琨指出,孤雄小鼠體重增長迅速,當普通小鼠體重達到20克時,孤雄小鼠的體重大約已達30克。孤雄小鼠還表現出更強探索欲,與嚙齒類動物習慣沿邊緣活動的習性大相逕庭。
下一步,團隊將繼續研究如何透過修飾印記基因來產生具有更高發育潛能的胚胎,還計劃將這些在小鼠中開發的實驗方法,擴展到猴子等更大的動物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該技術展示了巨大潛力,但在應用於人類前仍須克服許多倫理和技術障礙。目前,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的倫理指南禁止將此類技術用於人類生殖目的,認為其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驗證。本報綜合報道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