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賤視盟國 日本或求和中國
在美國眼中,歐洲還是同種同文化,日本則是典型異己。二次大戰時是敵人,戰後重建成功,卻構成對美國經濟霸權最早的挑戰者,所以美國要用政治迫使日本把賴以成功的經濟戰略與體制破壞掉,挫敗日本的發展,迄今還有規模龐大的駐軍和美軍基地的治外法權。
兩面討好 重振經濟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打擊歐洲,但可能出現最大的打擊還是在日本。一是日本不敢抗拒;二是美國從不重視日本的盟國地位,只視為戰敗國;三是日本相對歐洲儲蓄積累最多,有充裕資金可供美國剝削和挪用。事實上,自90年代日本被美國迫使進行金融改革,開放資金外流,日本國內積累的資金便成為美國金融機構在國際市場上投機的主要資金來源,採用日圓Carry Trade(套息交易)機制,日本冒風險,美國獲利,日本國內反缺資金支持企業和社會發展,製造出經濟停滯二、三十年的困境。
日本政治反抗主要體現在親美自民黨一黨專政格局被選舉打破。1993至1994年、2009至2012年政權換手,但為時不久。2012年民主黨政府因海嘯災難善後管理不善,在選舉中失去民眾支持而倒台。自民黨當權的時候,日本政府只會跟隨美國指令,不惜犧牲本國利益,還是一個戰敗國政府的心態與作為。它的對華政策只能隨美國指揮,看美國政策轉變。
惟無論是烏戰或以色列在中東的鬥爭,日本都採低調立場。它還是集中於東亞,隨美國的政策圍堵中國,甚至南下,應美國參加對華的四國聯盟,但亦借機追求回復正常國家,恢復國防力量,逐步擺脫戰敗國的束縛。日本未被烏克蘭戰爭拖累,看到歐盟的困難,也害怕被美國牽入對華的大對抗中,日本似乎是尋找對華緩和關係的途徑。
而剛剛國會選舉中,自民黨失去多數議席,施政受阻,正好使民間不滿和自民黨內部要求改革的力量匯集。首先是更正對華政策,趁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還未上場,迅即採取與華緩和政策,重建關係。日本首相石破茂企圖施行「美日同盟,中日協調」,是應對國內朝野的轉變,為了日本的利益。目的一是提振經濟;二是平衡美國的壓力。他希望兩面討好,在中美矛盾中不會殃及池魚,也借機發展。日本外相岩屋毅訪華帶來初步政策友好傾向。下一步或如英國傳媒所言,石破茂想倣效前首相田中角榮與中國破冰。
不過,特朗普會容許日本自主行動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