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學者:美錯估華發展軌迹 圍堵政策難變

裴弼革 裴弼革
裴弼革
【本報訊】美國大選除了內政問題,另一項值得外界關注議題莫過於結果會如何影響中美關係。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主任裴弼革教授(Peter Beattie)與東網探討此問題時指出,中國沒有按美國政治精英預計的方向發展成美國式政治體系,反而變成勢均力敵的競爭者,這是民主、共和兩黨共識要圍堵中國的根本原因,未來不管何人上任美國總統都不會改變。
裴弼革分享,美國已故小說家兼知識分子維達爾(Gore Vidal)曾被問及前蘇聯解體會如何影響美國政治,維達爾調侃稱蘇聯人相當不禮貌地剝奪美國政治精英的「敵人」,即一個可以妖魔化及能用來為戰爭和過多軍事開支作辯護的外國。在約35年前,維達爾認為「新敵人」的唯一選擇是阿拉伯人和日本人。惟阿拉伯人不會是「長遠魔鬼」,因為他們人數太多,擁有太多石油,對美國有影響力。至於日本人,如果美國試圖讓他們成為「敵人」,他們就會收購美國電視網絡,不斷播放「紓緩」的茶道節目,破壞任何妖魔化日本的企圖。裴弼革指維達爾對日本人的看法是正確,對阿拉伯人的看法卻是錯誤,因為美國所謂的反恐戰爭在21世紀開始的15年裏把阿拉伯人變成了「新敵人」。不過,武裝分子只能發動小規模攻擊,只是差勁的「長遠魔鬼」,而美國政治精英以此為糟糕的藉口,長期在軍工複合體花費數以十億美元。
保護新興工業 引導至非投機發展
在本世紀初,美國政治精英的傳統觀點認為中國仍是「伐木工」和「提水工」,注定成為世界工廠,只負責提供低附加價值製造和最終組裝的工作,中國工業家會致富,但工人會繼續貧困,中國最終會採用被錯誤貼上「民主」標籤的美國式政治體系,該體系是指透過游說、競選捐款和政治廣告,經濟權力可以輕易轉化為政治權力。而全球貿易規則在佔主導地位的新古典經濟學派支持下,會確保美國公司永遠主導尖端、高附加價值產業。實際情況卻是,中國並未按照美國政治精英預想的方式走,而是選擇保護新興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把資金引導至國家發展而非投機,逐漸在經濟和軍事上發展成為與美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這就是圍堵中國成為兩黨共識的原因,要扼殺和削弱中國發展及實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