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德經濟掙扎下滑 求存發展靠中國

德國經濟每況愈下,官方數字證實,德國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收縮0.2%,經濟分析機構估計,今年全年會零增長甚至輕微負增長。倘若真的是負增長,這將會是多年來從未出現過的連續兩年負增長。
當然,德國聯邦政府要承擔責任,總理紹爾茨最新民意支持度下跌至28%的新低,67%受訪者對「交通燈」執政聯盟表示不滿,52%受訪者認為德國正在走向衰落,他們指最主要原因是德國工業逐漸失去國際競爭力。德國是2023年經濟表現最差的主要發達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今年這情況還會延續。對比上世紀50年代德國經濟10年間增長1.5倍,如今德國雖然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GDP約4.4萬億美元,但竟然經濟開始滑坡,使不少德國經濟學家質疑,為何國家會搞到如此田地?
電價飆升 企業外撤
2023年全球五分之一汽車產自德國,汽車製造業營收超過5,640億歐元,還有西門子、BASF、拜耳藥廠(Bayer)等世界知名品牌,彰顯德國在機器及化工的重要地位。但其實德國經濟很重要的環節,來自年產值5,000萬歐元以下、僱員不多於500人的中小企,它們僱用了德國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口,產品也往往國際馳名。它們共同造就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2022年達到1.65萬億美元,過去10年每年帶來約2,000億至3,000億美元順差。
然而,自俄烏戰爭之後,德國失去了俄羅斯平價天然氣入口,結果令發電成本飆升,電價亦大漲,導致通脹在2022年高達7.9%,2023年是5.9%,而政府於2023年每天大約花15億歐元補貼能源開支,全年花了約3,000億歐元。
德國企業要支付全歐最高的企業稅、僱員各類保險費、能源價格和網絡通訊費用,結果若無法增加生產效率,就只能把企業外撤並裁員以減少負擔,其中受益最大的是中國,去年德國在中國增加投資4.3%,達127億美元。此外,德國在全球的貿易幾乎都是順差,唯獨對中國是逆差,2023年德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近600億歐元。不過,假如想脫離這供應鏈以解決對華貿易逆差,德國企業將無法順利生產,這就是對中國的依賴。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