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國逐步進逼 目標脫鈎中國

美國公開說不尋求與中國脫鈎,只是用歐盟的概念,對中國減少風險(De-risk)。據此,對與中國的各方面交流交往實行限制、禁制、制裁和貿易關稅戰。表面上似乎還局限於貿易戰的領域,但以國家安全為藉口的政治理由,卻突破了貿易戰的經濟範疇,變質成為政治鬥爭與對抗。而在政治化背後,實質的理由一是針對中共的意識形態仇恨;二是要阻止中國超越美國。前者是美國自共產主義面世和共產黨政權產生之後,其一直不變的政治立場,當中相信包含了基督教的反共保守的宗教色彩。
經濟圍堵 延續霸權
不過,意識形態之爭或敵對,主要是在民粹主義的層次,深層的根由還是現世的經濟利益。中國復興帶來對美國的競爭,觸犯了美國霸權主義的巨大利益。而中國復興依賴中共的政治動員與組織能力,經濟的競爭因而帶上反共的意識形態。
美國恨不得即時毀滅中國,或把中國屈服,就如日本一樣臣服於美國。中國的競爭力在於經濟,去工業化後的美國與歐洲、日本合起來也難以戰勝,戰勝不了便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與中國完全脫鈎,使中國的工業和經濟競爭不能藉出口而擴張。脫鈎也可破壞中國現有的跨國產業鏈、供應鏈,瓦解中國的競爭力。這是用經濟圍堵來實行對中國經濟的破壞,不容中國利用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繼續發展,且希望迫使中國的產業在供應與市場的方向受制而崩潰。二是戰爭,直接用暴力摧毀中國整個體制,從基礎破壞中國的競爭力。
從美國與北約、歐盟的公開戰略文件來着,它們的目標是與中國完全脫鈎。從貿易至金融、科技、教育等等的全方位脫鈎,不是簡單的貿易戰。現時政策未能脫鈎,便在維持連接的同時,逐步加強限制,為脫鈎作準備。在資源礦產尋求歐美自足,重建工業。貿易與其他交流局限於政治友好國家,但核心還是五眼聯盟國,歐盟、日韓仍屬外圍,其餘納入的國家是外圍的外圍。用這樣一個封閉性的集體來與中國脫鈎,封鎖其他非友好國家。在經濟及金融科技文化各個領域的脫鈎之外,便是戰爭,把世界打成只有美國霸權主義的世界。
這樣的發展方向頗有科幻小說的詭異色彩,把世界按少數人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來重新塑造,這遠超過文明衝突,而是文明毀滅了。
研究院院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