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惡化 是戰是和難料
北約指揮、也以北約僱傭兵為主的烏克蘭軍一部隊,攻入俄羅斯庫爾斯克州邊境地區,堅持了近一個星期,並且在俄烏邊境附近再起攻擊,似乎有凌厲的聲勢,也使俄羅斯一時措手不及。然而,這樣一、二萬人的突襲,不可能直指莫斯科。以烏軍軍力不足的現狀,北約不可能在第一波攻擊之後,還有部隊來保持進攻勢頭,就連固守佔領地區也不大可能。突襲的政治因素似為主要,可軍力有限,這樣傷亡重大的尖兵突進,代價沉重。當然,這同時可帶給俄羅斯軍事與政治的打擊、經濟破壞,但只衝擊突襲便要撤退,軍事意義何在?
北約與俄羅斯的戰爭已有長期化的傾向,戰場上俄優烏劣已見,但烏克蘭背後有美國為首的西方幾十國,俄羅斯是獨抗整個西方。若不演變為歐洲大戰,俄國在戰場上只有緩進,且要防北約突襲,即使俄軍頑強,戰況還是拉鋸,反反覆覆。美國及西方是希望耗死俄羅斯,俄國反過來耗死歐盟,使美歐分裂而打破美國在歐洲的霸權與對俄的圍堵。不管雙方的計算是否準確,這樣變了質的烏克蘭戰爭便難以短期解決。
試探俄國邊防力量
美國與歐盟已經證明在軍事上打垮不了俄羅斯,北約參戰,多國攻俄,也沒法重演蘇維埃初期西方八國聯軍一度佔領烏克蘭和俄羅斯南部的戰績。今次北約的突襲或者是演習,試探俄羅斯的邊防力量和反應能力,也施加壓力,顯示出北約可以攻擊俄國本土,而且是循歷史上南部入侵的相近路線,威嚇的作用大於真正要佔領俄國的領土。行動中的軍隊傷亡,比起烏戰以來的損失,並不太大。
北約對人命並不重視,不過是工具而已。事實上,整個烏克蘭戰爭都是不顧人命財產,為達到政治目的便大肆破壞,這也應是西方戰爭乃至所有戰爭的特性。它們考慮的只是經濟成本、政治代價,不會是戰爭中雙方軍隊、平民的傷亡損失。
一說俄總統普京因北約的牴觸紅線而要一改克制態度,加強戰爭強度,也可能與白羅斯合作,南北夾攻烏克蘭,早日打垮烏軍,結束戰爭。另一說是北約在試探性攻擊之後,會真正掀起大戰,出兵侵略俄羅斯。傳聞紛紛,未必會實現,但戰事惡化,雙方更少顧慮,應是今後的趨勢,會否引發大戰,難以預料。戰爭會否長期化?抑或大戰早日出現,一如世界大戰的先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