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庫爾斯克之戰 烏軍突襲無功

烏克蘭軍一舉攻入俄境庫爾斯克州的邊境地區,趁的是當地防衞薄弱和俄羅斯沒有驚覺烏軍入侵。前者是俄軍輕敵,後者應是美國和北約的電子戰保護,俄軍沒有察覺烏軍的聚集。無論如何,入侵的頭四、五天後,俄軍才結集部隊反攻,把入侵抑止。
據說烏軍大部分是法國、波蘭、格魯吉亞,以及北美(美加)的僱傭兵,裝備精良,與一般烏軍不同,也顯然今次進侵俄境是北約軍官指揮。連同北約僱傭的士兵,美國供應的武器,這便是北約為主與俄羅斯的不宣而戰。
兵力有限 後繼不易
俄羅斯公開警告北約不要觸犯俄方的紅線,一是不要攻擊俄境;二是不要用北約供應的武器攻擊俄軍民。今次這兩條紅線都同時觸犯,便是北約已把一切偽裝脫掉,赤裸裸地要與俄羅斯決戰。當然,庫爾斯克的入侵並不代表北約對俄的全面入侵,入侵兵力有限,後繼不易,烏克蘭沒有制空權,F16戰機還未投入戰爭。在庫爾斯克即使可長驅直進,但莫斯科南面俄軍駐有重兵,以數千數萬的僱傭兵是不可能撕裂俄羅斯防線,也不能固守庫爾斯克一地。西方媒體已質疑烏軍入侵的戰略目的與意義。因為以這樣的軍力,即使突襲成功,難以據守,亦不足以把俄軍從烏東南現有的攻防戰線轉移過來。在烏克蘭現時軍力火力俱缺之時,這樣的攻擊下產生不到圍魏救趙的作用,徒浪費資源。除非是北約欲以此作為缺口,直接參戰,可是依歐盟主要國家的態度,似未有這樣的籌劃。
美國與北約可以一意孤行開戰,但續戰之力還有賴歐盟。匈牙利公開反對,應難以有歐盟一致的支持。今次突襲的北約僱傭兵僅只波蘭、法國和北美,北約參與的範圍有限,也是以僱傭兵名義,不敢用正規軍編制,顯然北約領導層沒有足夠的法理與政治支持來進行對俄的突襲。今次便只是美國、烏克蘭與北約領導層單方面冒險行動。
有說今次突襲主要是向西方政府交代,表示烏克蘭仍有力量打擊俄軍,各國政府包括美國,可以名正言順地繼續撥錢資助作戰。烏克蘭戰爭屬消耗戰。若美國等西方政府不繼續資助,烏軍便不能打下去,不和談便是投降。可是,戰爭資金對烏克蘭和西方的既得利益集團來說,是巨大的暴發財路,它們又怎會放棄。
庫爾斯克突襲仍只是突襲而已。
研究院院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