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保霸權挽衰敗 不惜挑中美大戰

美國對中國的敵視源遠流長,可追溯至「沃爾福威茨理論」。於學術(屬芝加哥大學社會理論保守派)、外交金融(曾任美國駐印尼大使及世界銀行總裁)及國防軍事(曾任職國防部及於2001至2005年出任副國防部長)界赫赫有名的保羅‧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就建構出美國稱霸世界的軍事外交論述:「美國軍事外交政策的首要目的,是防止一個新競爭對手重新出現,着眼阻嚇有潛力的對手,甚至期望可扮演更大的地域或全球角色。美國要保持不可置疑的軍事優勢,及有需要時運用單方面武力。作為粉飾窗櫥,盟友是好的,但美國不再認為它們有需要。」這足以解釋美國這幾十年來,為何要全力遏制俄羅斯、伊朗及中國在地域甚至全球的崛起。這份小布殊時期洩漏的機密議案,曾惹來批評及官方否認,但後來逐漸成為華府軍事、外交一致的主調。
連番失利 驚慌失措
這套理論經歷三個階段的變化,第一個階段是在蘇聯解體後,美國信心滿滿地主動軍事入侵和顛覆不少弱國,圖謀建立「自由民主」的全球新秩序,不少弱國被摧毀,卻無法建立民主自由,計劃失敗更削弱了美國的經濟及軍事實力。
第二個階段是俄烏戰爭的出現,考驗到美國霸權的實力,無論俄羅斯在戰爭中取得優勢及主動,經濟上打破西方制裁,還是與中國更緊密合作,都使華府內部出現新的爭議:要先擊倒俄羅斯才對付中國,抑或是終止戰爭以籌劃全力對付中國?美國總統拜登不久前還公開表示,美國有足夠實力進行同時對付中、俄的戰爭。這個階段顯示華府內部已不再相信自己有意識形態的道德優勢,而是軍事實力的比拼以求可保障安全及內部政治穩定。
這個階段面臨失敗,使美國政府陷入第三階段的驚慌失措,中國的存在及崛起,已被看成是對美國經濟、科技及軍事的全面威脅。不少軍政專家分析認為,無論是拜登或特朗普陣營,對中國都產生了心理及情緒上的不安,這使中美博弈產生更可怕的影響,將會改變過去美蘇及美俄鬥爭,只透過代理人戰爭的方式纏鬥,如今美國政府不斷升級台海對峙衝突,美方已在宣傳中美5至7年內可能會爆發戰爭,爭取日本、南韓及台獨勢力支持,但首要是美軍須赤膊上陣。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