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歐洲移民助經濟 文化融合現困難

歐洲曾經在上世紀80、90年代至2020年是富足及強大的社會,但如今受到兩大息息相關的挑戰,一是經濟,二是移民問題。
歐洲的經濟及移民問題,是歷史過去帝國及殖民主義所遺留,從16世紀及17世紀開始,歐洲大國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及法國等在海外建立大量殖民地,掠奪大量白銀、黃金及天然資源,建立了本土的商貿及工業繁榮、優良基建及富裕社會。這個發展也衍生了移民問題,首先是二次大戰後,亞非拉國家走向獨立自主,不少在地的中產紛紛移民到歐美,他們固然帶着大量資產而備受歡迎,但隨着歐洲國家走向富裕及出生率低,它們更需要招徠大量廉價的外籍勞工。
排外情緒 激化矛盾
德國於2018年就為了移民及難民生活花掉了納稅人230億歐元,俄烏戰爭後因為湧入100萬烏克蘭移民,開支更有增無減。文化、語言差異及工作機會不足,引發本土人民的擔憂及建立更強排外情緒。英國和法國因為過去殖民地的擔子極重,甚至出現了文化分化,法國如今有10%人口是回教徒,其中不少來自前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阿拉伯人,有些甚至是在獨立戰爭支持法國而不能不逃到法國定居入籍。可惜,他們的第二代及第三代仍被法國白人排斥,調查便發現這兩大社群跟主流很少接觸。
近年更多赴歐洲的移民及尋求政治庇護的來自利比亞、敍利亞及阿富汗,都是西方國家顛覆他們國家的後遺症。預測到2050年,歐洲的整體回教人口會達到14%,對比歐洲宗教世俗化下,是一個強勁的宗教文化及社會政治力量,但屆時歐洲還缺5千萬工作人口!不引入移民就要面對經濟衰退。
結果,歐洲還要花費大量公共開支同化及提供教育和職訓給移民,但又要緩和移民比例增加引發的社會排斥及衝突。就以德國為例,自2015年到德國的移民,只有64%適齡工作的人士找到工作,其餘還是依賴社會福利援助。當中,最大的問題居然是官僚主義,不單止找尋工作的要經年才獲得工作准許證,還有資格問題,因不少移民或難民在本國都沒有職業訓練制度,他們的修車、五金、建築及木工均是在職得來的技術,但不被承認,可幸仍有良心僱主聘用並設法幫他們拿到正式的工作資格。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