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烏戰事若擴大 歐盟或有變化

烏克蘭戰場出現兩極轉變。在地面戰場,俄軍從東部進攻,亦可以在南部出擊,東部大城市哈爾科夫近乎淪陷。該市為烏克蘭第二大城市,曾為首都,俄軍攻陷會帶來重大的影響,不僅烏克蘭政權與軍隊的士氣受挫,從該市亦一馬平川,可直攻基輔。該市被攻陷,可證明3、4月烏克蘭和北約對烏國戰敗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當時北約已開始制訂戰敗後東歐的緊急應對方案。
正因如此,美國及北約急忙在近日通過讓烏軍使用歐美援助的武器,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烏軍迅即出擊,空戰從烏境轉入俄境,由此而引致俄羅斯對烏境全城襲擊,並揚言有更厲害的後着反制。
由於哈爾科夫鄰近俄羅斯邊境,俄國有制空權,北約的電子戰不易伸延至當地。美國及北約新供應的武器在烏軍軍力缺乏、士氣不振下,難以遏止俄軍的進展,形勢依舊惡劣緊迫。與此同時,美國會以烏軍名義,擴大空襲打擊俄國境內的後勤與基建,企圖以此扭轉地面戰的失利。俄羅斯亦早有準備,正加強電子戰的防備,可惜未必可能有足夠防備,空襲的損失只會隨北約加強空襲而擴大。
年輕人反戰呼聲高
俄羅斯必然用加大襲擊烏境內設施來作報復,一是攻擊北約的軍援,削弱在烏出擊俄境的能力;二是全面破壞烏國基建,例如把電力供應體系摧毀,使烏軍失去基建的支持,更趨弱勢,也防止北約軍隊入烏參戰。戰爭的規模便大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美國的政治計算,是讓歐盟與俄羅斯同時受到大的打擊,從而確立美國的霸權。但俄羅斯的戰鬥韌力強大,沒有被打倒,美國本身的財力軍力不足,因此在2024年開始便逐步把烏戰的負擔轉移至歐盟,意圖脫身,把戰爭壓力轉嫁。美國還是希望烏戰打下去,但歐盟亦在戰爭進入第3年開始有不同的意見,特別是當烏克蘭適齡當兵的人逃往外國逃避兵役,歐盟除了出錢出武器外,還有出兵參戰的壓力,可是歐盟內部反對驅使本國青年參戰的聲音巨大,年輕一輩反戰更盛。烏克蘭戰敗要讓歐盟徵兵出戰,政治阻礙極大。
此外,歐盟也要考慮,若不能把俄羅斯徹底打敗,將來還有怎樣與俄羅斯和平共處的安全問題。即使現時在美國壓力下支持烏克蘭作戰,以至進攻俄境,若俄羅斯反制力強,戰場逆勢不能扭轉,歐盟內部分歧應可使對烏政策改變。
研究院院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